【及時求醫】開門、扭毛巾時手腕無力?軟骨撕裂延醫恐致關節炎。

專科資訊 - 骨科及運動醫學

1,101

台灣一名47歲男子早前發生車禍致右手受傷,簡單動作如開門、扭毛巾等均能令手腕劇痛無力,經檢查後發現為三角纖維軟骨(即手腕內側位置)撕裂,接受手術和物理治療後已大幅改善。有骨科醫生提醒,當手腕靠近尾指頭處感到疼痛,連擰毛巾、開門等都感到無力時就需提高警覺,以免錯過三個月的治療黃金期,可能造成手腕活動角度受限、疼痛無力或創傷後關節炎等後遺症。

47歲張先生熱愛健身,日前因車禍而右手撐地,及後扭毛巾、開門把或做掌上壓,手腕都會劇痛無力,吃藥也不見效。經核磁共振檢查後,發現右手三角纖維軟骨撕裂,採取腕關節鏡微創手術,經過復健治療後,預計半年後重返健身房。

台灣的亞洲大學附屬醫院骨科部主治醫生賴禹呈表示,三角纖維軟骨是穩定腕關節的重要結構,位於腕關節的尺側,是由一群韌帶及纖維軟骨所組成,猶如一張彈簧床墊支撐起腕骨,確保手腕旋轉時尺骨不會滑脫。根據臨床經驗,約有兩成急診患者因車禍、運動傷害、負重工作或跌倒造成手腕外傷,但部分患者在事發當下並沒有明顯痛覺,直到手腕疼痛持續兩周以上,且出現酸脹、無力感、握力減低、手腕扭力變差等,以致日常生活受限,如扭毛巾、轉開瓶蓋、打球等,才會赴醫接受進一步檢查。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賴醫生呈指出,過去治療三角纖維軟骨撕裂,是透過傳統開放性手術,採取由外而內的方式,打開8至10公分的傷口,將關節囊與韌帶分離後,再處理關節內患處,但此舉恐延長韌帶癒合時間,也增加感染與關節沾黏機會。

因相較於膝關節與肩關節,腕關節的空間更狹小且結構複雜,經由腕關節鏡微創手術,透過四至五個精準定位之0.2公分傷口,將內視鏡與器械經肌腱韌帶間的縫隙進入關節腔,可大幅降低軟組織的破壞與沾黏,術後需要護具保護固定四至六周,並搭配復健治療,相較傳統開放性手術,大幅縮短癒合與復健時間。

  • 以為日日補鈣就夠?3招自我篩檢骨質疏鬆,專家揭3效合1才真正補鈣入骨

  • Source: TVBS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