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風風險有得估?|黃秉康醫生

腦神經科(醫生博客)

436

坊間有很多人也想知道自己發生中風的機會,市面也有各種相關檢查供應,例如進行基因檢測,從而了解自己一生中風的機率。只是無論測試結果如何,這個數值也不能告訴你怎樣預防中風發生,原因是基因是先天遺傳而來且不能改變,而中風其實受很多後天因素影響,故此單做基因測試與算命和占卜的分別不大,評估並不牽涉後天的風險因素,也不能提供降低風險的方法,所以實際作用不大。

另一個常見檢查就是視網膜檢查,藉由眼底影像了解血管狀況,效果比基因測試較為準確。原因是視網膜的血液供應來自供血予大腦的頸動脈,所以某程度上反映部分大腦血管承受的風險因素,如血壓高、糖尿病。不過,眼底檢查的結果是根據研究數據推算,並非十分準確或絕對,亦無提及是否有方法可以減低風險。

要實際評估一個人的中風風險,醫生首先需要問診,了解其病歷、家族病史、生活習慣,以及簡單的度高磅重。這些最基本的資料,已經牽涉多個中風因素,包括年齡是否較大,是否有吸煙或誘發疾病如三高的生活習慣,是否有可致中風的病患或遺傳病。當然,抽血檢驗是否有三高更是例行項目。

臨床檢查亦扮演重要角色,其中神經系統檢查能幫助了解腦內是否有一些可引起中風的病變。基本的磁力共振影像可看到腦內血管是否有細微出血、收窄或阻塞,而磁力共振血管造影檢查則可清楚腦及頸血管有沒有明顯收窄,以了解出血性中風的機率,若有動脈瘤或畸形則可能預視出血性中風的發生。

  • 日常「大頭蝦」?小心40歲開始腦力衰退!附簡單自我評估 把握黃金期 保持5大腦力

  • 除了神經系統外,心臟檢查亦不能缺少,如有沒有雜音、心律是否正常,患有心房顫動的人出現中風的機會較常人為高。假如心臟或周邊血管有阻塞,則反映其他包括腦內血管的狀態也不太理想。

    至於是否需要進行所有項目,就要視乎醫生的臨床判斷,但最重要的原則是檢查本身安全,筆者便較少建議做有輻射的電腦掃描。而檢查後亦要有後續治療或方法應對以減低中風風險,例如驗出有三高便要有適當治療和生活控制,心房顫動亦有治療可用。簡單來說,能夠實際減低中風風險的檢查,才是有用的檢查。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