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療】三所學校爆發手足口病個案,衞生防護中心呼籲學校和院舍時刻注意衞生。

醫療頭條

868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於12月17日兩所中學及一所小學爆發的手足口病個案展開調查,並再次呼籲市民、學校和院舍時刻注意手部、個人和環境衞生。

Photo from internet

首宗個案涉及於大圍新村路的培僑書院就讀的四男16女學生,年齡介乎12至17歲。他們自11月1日起出現口腔潰瘍、手腳出疹及水泡和發燒等病徵。全部人均已求醫,無需入院。

第二宗個案在葵涌的荔景天主教中學,涉及學生共16男三女,年齡介乎16至18歲;以及一名女職員。他們自12月7日起出現口腔潰瘍、手腳出疹和發燒等病徵。全部人均已求醫,當中一人需入院。

第三宗個案涉及於灣仔玫瑰崗學校(小學部)就讀的18男兩女學生,年齡介乎六至十歲。他們自11月24日起出現發燒、手腳出疹和口腔潰瘍等病徵。全部人均已求醫,無需入院。

上述個案所有病人現時情況穩定。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實地視察三所學校,建議所需的感染控制和預防措施,並進行醫學監察。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調查個案。

  • 數學認知丨原來動物都識計數!中大城大研究:大腦有特定區域處理數字

  • 手足口病是一種常見於兒童的疾病,通常由腸病毒如柯薩奇病毒和腸病毒71型引起。腸病毒71型引致的手足口病備受關注,是因為它較有可能引致嚴重併發症(如病毒性腦膜炎、腦炎、類小兒麻痺癱瘓等),甚至死亡。在香港,手足口病全年均會出現,其活躍程度一般在5至7月較高,然而10至12月亦可能出現較小型高峰。

    Photo from internet

    手足口病主要透過接觸患者的鼻或喉嚨分泌物、唾液、穿破的水疱或糞便,或觸摸受污染的物件而傳播。患者在病發首星期最具傳染性,而病毒可在其糞便中存活數星期。

    大部份患者病徵輕微並在 7 - 10 天內自行痊癒。病發初期通常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疲倦和喉嚨痛。發燒後 1 - 2 天,口腔會出現疼痛的水疱,這些水疱初時呈細小的紅點,然後會形成潰瘍。潰瘍通常位於舌頭、牙肉以及口腔的兩腮內側。另外,手掌及腳掌,甚至臀部及/或生殖器亦會出現不痕癢及有時會帶有小水疱的紅疹。手足口病患者亦可能沒有病徵,或者只出現皮疹或口腔潰瘍等病徵。

    Photo from internet

    患者痊癒後,會對相應的腸病毒產生抗體,但日後仍可感染由其他腸病毒引致的手足口病。

    衞生防護中心提醒市民,特別是院舍人員,採取以下措施,預防感染手足口病:

    • 保持空氣流通;
    • 飯前、如廁後,以及處理尿片或其他被糞便沾污的物品後應洗淨雙手;
    • 保持雙手清潔,並用正確方法洗手。尤其是雙手被呼吸系統分泌物弄污後(如打噴嚏後),應立即洗手;
    • 打噴嚏或咳嗽時要掩着口鼻,並妥善清理口鼻排出的分泌物;
    • 經常清潔和消毒常接觸的物品表面,如傢俬、玩具和共用物件。使用1比99稀釋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含5.25%次氯酸鈉的漂白水與99份清水混和)消毒,待15至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
    • 用吸水力強的即棄抹巾清理可見的污物,如呼吸道分泌物、嘔吐物或排泄物,然後用1比49稀釋家用漂白水(即把1份含5.25%次氯酸鈉的漂白水與49份清水混和)消毒被污染的地方及鄰近各處,待15至30分鐘後,用水清洗並抹乾。金屬表面則可用70%火酒清潔消毒;
    • 病童應留在家中,直至發燒及紅疹消退,以及所有水疱結痂後才回校上課;
    • 減少到人多擠迫的地方;及
    • 家長應與學校保持密切聯繫,讓校方知悉病童的最新情況。

    Source by 新聞公報衛生防護中心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