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床心理學遇上東方哲學|梁琳明醫生

精神科(醫生博客)

2,221

臨床心理學一種常用的方法叫「 認知行為治療」。它的理論基礎十分簡單:一個人的認知/想法會影響其行為和情緒,所以一些「鑽牛角尖」的想法會容易令人抑鬱、焦慮。 認知行為治療便是要幫我們找出不合理的想法,將之扭轉, 學習以客觀和合理的方法看待事物。

佛法時常提到「萬法為心造」、「境由心生」。藉此分享一個自己的經歷:前年去不丹(位於喜馬拉雅山脈的一個佛教國家)行山,四日三晚,從海拔一千多米起步,行至最高四千五百米,途中兩晚在海拔三千米以上的山脈紮營。 高山的天氣是一日四季:可以一天內經歷猛烈的陽光、下雨、落冰雹、大風雪…第三天行雷大雪下, 我變得戰戰兢兢,好朋友患了高山症和低溫症(需要導遊和橋夫輪流揹她到營地),我自己跟自己說「 做乜有自唔在,攞苦嚟辛」。我沒有說出口,因為連講話的氣力也不敢消耗。那天傍晚 在帳篷內晚飯,本地的導遊Rinchen說:Jess, 你們是幸運的一群,短短日子,有機會欣賞到陽光下的紅花,雨水下的綠草,和白雪中的山嶺!

喜馬拉雅山上的晨光

那一刻,之前的埋怨和焦慮消失了,只有感恩和幸福的感覺。

實際環境沒任何改變,但隨「心(認知)轉」,「境」卻由「 點解我咁唔好彩」180度變成美麗的景象。 心情也隨之開朗了!

希望大家都可以多練習這種「心轉」 的技巧。

  • 醫思直說丨從《白日之下》看真正的「老有所依」、林震醫生帶你了解老友記的「平安三寶」

  • Text by 梁琳明醫生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