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醫學院公共衞生學院一項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在環境中可在多種物件上存活,在外科口罩外層存活時間更長達7日。負責研究的教授潘烈文表示,病毒在口罩表面可存活較長時間,建議市民盡量不要重用口罩。
研究由病毒學講座教授裴偉士、公共衞生學院教授潘烈文等學者帶領,針對新冠肺炎病毒在不同物料的存活時間。這次研究將新型冠狀病毒置於10種物料進行實驗,包括:紙張、廁紙、木材、衣物、玻璃、鈔票、不銹鋼、塑膠、外科口罩內層和表層,並放在溫度 22℃、濕度 65% 的室溫環境下,分別測試就不同時間下,不同物料所附帶的病毒數量。
外科口罩表層存活 7 天
結果發現病毒在外科口罩外層可存活7日,內層即可存活4日;而不銹鋼和塑膠表面,病毒存活期都約維持4日左右;鈔票及玻璃即為2日;木材和衣服約1日;廁紙和紙張少於 3 小時。
高溫下存活時間較短
研究顯示,環境溫度對病毒亦有影響,病毒在22℃環境下可存活14日,37℃的環境可存活2日,56℃的環境可存活30分鐘,70℃的環境則只能存活5分鐘。
潘烈文教授表示,病毒在外科口罩表面可存活的時間較長,建議市民盡量不要重用口罩。至於衣物,他建議市民若覺得有高危因素,例如擔心自己可能接觸過染病者,則可用熱水浸泡半小時再洗。另外,若用1:49或1:99的漂白水浸泡5分鐘,病毒亦會失去傳染力。
惟此研究未經同行評審,暫未正式發表。
Source:Medrxiv
Text by MEDICAL INSPIRE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