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創傷】哪些運動風險較高、傷後該如何治療? 物理治療師及骨科醫生為你解答

專科資訊 - 骨科及運動醫學

3,396

做運動有益身心健康,不過萬一姿勢錯誤、未做足熱身,反而有機會導致受傷。有物理治療師指運動創傷可分為多個類別,當中最常見為肌肉拉傷及肢體撞傷,同時又提醒我們做運動前應休息充足。到底運動創傷可以有多嚴重?我們又可以怎樣預防?

甚麼是運動創傷?

運動創傷分為急性及慢性,急性創傷意即身體受外在力撞擊,導致肌肉及關節受損,屬一次性損傷;慢性創傷則為日積月累而成的傷害,如運動姿勢不正確或強度過高,無形中就會令關節及肌肉受過多壓力,造成勞損。最常見的運動創傷類型有關節韌帶扭傷、肌肉拉傷,較嚴重的包括撞傷、脫臼。

物理治療師Eunice Kuk表示,導致運動創傷有兩大主因,一為先天性因素,二為外在因素。部分傷者本身肌肉力量及協調能力不足,以致做運動時難以保持身體平衡,增加受傷風險;亦有人本來關節活動幅度不足,因此做大幅度動作時較易傷及關節軟組織,造成磨蝕。另一方面,有傷者使用不合適設備,或選擇錯誤場地做運動,如地下濕滑;進行競技運動時,或與對手發生劇烈碰撞,以上種種原因均有機會引致運動創傷,傷勢嚴重程度因人而異。

物理治療師Eunice Kuk

  • 以為日日補鈣就夠?3招自我篩檢骨質疏鬆,專家揭3效合1才真正補鈣入骨

  • 骨科醫生:關節受傷趨年輕化

    談及與關節有關的運動創傷,骨科醫生陳伯顯指出留意到近年介乎20至30歲的年青患者顯著增多,出現年輕化趨勢。陳醫生表示多數年輕求診者患處集中在膝關節、腳跟、手腕及肩膊,尤其是在半月板、十字韌帶等部位;當中又以運動時缺少熱身、運動後缺乏休息或經常做重複性動作等病因最為常見。他特別提到,一般而言在受傷後應讓傷患休息四至六星期後才可循序漸進地慢慢恢復運動,但有不少年輕患者在受傷後未有足夠休息便繼續運動,­變相令傷勢愈加嚴重。

    骨科醫生陳伯顯

    哪些運動項目較高機會引致運動創傷?

    不少人都以為職業運動員才會經歷運動創傷,其實不然,任何人做運動都有受傷風險,當中尤以高強度運動較大機會引致損傷,不過怎樣才算作高強度運動?Eunice表示,這視乎每人體質,取決於其靜止心率及心肺功能,若做該項運動期間,心率達最高心率的七至九成,就可界定其為高強度運動。她又指在眾多運動項目中,籃球、足球等較大機會被歸類為高強度運動。

    除了高強度運動之外,哪些類型的運動較易使身體受傷呢?物理治療師Mandy Chung 指譬如打網球、壁球、羽毛球時,須經常運用上肢,並且大幅度揮動,旋轉肌拉傷機會因而較大;打籃球、踢足球、跑步時,下肢則較易受傷,包括筋腱勞損、膝蓋關節、半月板及十字韌帶;另外部分運動較多碰撞,身體亦較多機會被撞傷。

    衞生署最近一次報告列出年青人身體受傷原因,排首兩位的為跌倒及運動創傷,分別佔整體的41.9%及20.7%,數字反映他們較常經歷運動創傷。年輕一輩正值青春年華,加上近幾年社會推崇健康生活,不少年青人都建立了運動習慣,當中更有不少屬職業運動員,關注運動安全變得關鍵。

    物理治療師Mandy Chung

     

    傷後該如何治療?

    運動創傷的治療分成數個階段,就急性創傷而言,受傷第一階段致在減輕炎性反應,如紅、腫、熱、不適,多以冷敷處理,讓皮下血管收縮,減緩血液循環,從而止血及消腫;慢性創傷方面,使用熱敷或能有效紓緩不適,原理為讓皮膚溫度升高,皮下血管擴張,減少患處的腫脹。Mandy 指,其後物理治療師會加入傷者的治療計劃,會設計一些復康動作,提升關節活動幅度及協助傷者鍛練肌肉及平衡力,。她又指當傷者身體機能慢慢回復至大約六成,就會讓他們做一些動態較大的動作,物理治療師或會拆解他們平日做專項運動時的動作,然後逐步協助他們訓練相關肌肉,讓傷者可恢復局部訓練及重拾傷前的運動習慣。

    不過,Eunice強調職業運動員或須康復至七至八成,才適宜開始全面訓練,因為他們的運動頻率較頻密,對肌肉的要求亦相對較高。Mandy 強調做運動前應做好熱身準備如拉筋,以及運動後有充足休息進行恢復,減低運動創傷的機會。

     

    預防勝於治療 補充適當營養提升軟骨健康

    軟骨組織當中有30%為蛋白多醣,有60%為骨膠原。要改善軟骨組織問題,需由根源入手,才可減少磨蝕問題。

    骨科專科醫生陳伯顯表示在日常飲食中,應少吃油膩生濕的食品如肥肉,以及避免煙酒,多攝取含豐富蛋白質的食物,如豆品、魚類等,可對身體有益。治療運動創傷時,醫生會按患者的情況處方適當的消炎止痛藥,減少惡化情況,亦可考慮服用關節軟骨補充品。

     

    科研實證:生物活性骨膠原蛋白肽可有效修補關節軟骨

    坊間有不少關節營養補充品,而另一種關節軟骨補充劑「生物活性骨膠原蛋白肽」(Bioactive Collagen Peptide,簡稱BCP),相對上有較多客觀科研數據支持。服用BCP可激發身體製造更多骨膠原,修補受損軟骨,令軟骨組織重新生長。目前暫時未發現它和其他藥物相沖,為患者帶來新選擇。

    曾有醫學研究找來30位輕度膝關節不適患者,進行雙盲隨機測試,一半患者每天服用BCP,另一半患者服用安慰劑。經48週測試後,研究人員再為患者照磁力共振(MRI),結果顯示服用BCP的患者膝關節軟骨明顯增生。而最近亦有本地數據指出持續服用「生物活性骨膠原蛋白肽BCP」三個月後, 99%的關節不適的患者, 關節進一步改善及75%的患者滿意日常生活質素。

     

    上面3幅圖為患者服用安慰劑後MRI影像,紅色部份即軟骨磨蝕位置。下面第3幅圖為患者服用BCP 48週後的MRI影像,可見紅色部分明顯減少,意味著軟骨有所增生。

     

    慎選關節補充品

    市面上標榜紓緩關節不適的產品多不勝數,並非所有消費者均能辨認優劣。建議消費者須經骨科專科醫生的評估及同時考慮服用後的利與弊,包括: 要細心了解其科學數據的實證,去選擇較有效的產品。

    詳情可向你的骨科醫生查詢。

     

    MAT-HK-2100956-1.0-08/2021

    1. McAlindon, TE, et al. Osteoarthritis and Cartilage 2011; 19:399-405
    2. Interviewed 41 registered private Orthopaedic and Traumatology Specialists in Hong Kong, November 2020 – February 2021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