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新知】認識萊姆病與研究治療上的新突破

醫學新知

1,835

美國醫學期刊《Cell》本月6日發表一項關於萊姆病(Lyme disease)的研究,指出科學家已確定了一種專門針對萊姆病有效的抗菌劑(antimicrobial),可能為根除該病帶來突破。萊姆病是一種細菌性的傳染病,醫生通常會處方以廣效性抗生素(Broad-spectrum antibiotic)對抗萊姆病,但後來卻發現,病人使用抗生素後導致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反而形成了慢性萊姆病。

 

什麼是萊姆病?

根據 美國疾病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的定義,萊姆病是是一種由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引起的細菌性傳染病,萊姆病無法人傳人、人類傳染其他動物,或經由食物感染,通常由蜱蟲攜帶感染源後在人體吸血時導致。萊姆病為人畜共通傳染病,其儲備宿主為老鼠,會以蜱蟲為媒介傳染給人類。萊姆病的病原體會隨地區不同而有差異,北美洲的病原體為伯氏疏螺旋體,歐洲和亞洲有則是透過同屬的細菌參與傳染。

會引致萊姆病的蜱蟲
會引致萊姆病的蜱蟲

 

萊姆病的症狀

萊姆病一星期內會出現無反應(不痛也不會癢)的紅斑,然而也有25%的人不會生紅斑,也可能會有發燒、頭痛和疲倦的情況。更嚴重是,如未能發現,或者延誤治療,它會擴散至心臟、關節和神經系統,導致劇烈頭痛、關節炎、面癱和心悸等。感染後一個月至數年間,關節痛和腫脹的症狀可能一再復發。有時患者四肢會發麻或有刺痛感。大約10至20%的人即使經過妥善治療仍會在接下來的六個月中有關節痛、記憶障礙,以及精神不濟的症狀。

  • 照顧者悲歌|九龍塘老人命案以老護老再生悲劇!84歲丈夫患腦退化行動不便、71歲妻子涉嫌謀殺被捕

  •  

    傳統治療方法

    治療萊姆病一般會用廣效性抗生素,抗生素雖然可以有效對抗感染,但也有缺點 ,它會減少人類腸道的微生物多樣性。而腸道微生物多樣性被破壞則是很多慢性病的原因。而研究人員則證實,慢性萊姆病患者的腸道微生物多樣性具有一定特徵,即是說,很可能因為使用了廣效性抗生素,令人的腸道微生物群遭到破壞,而導致慢性萊姆病的發生。

    此外,使用廣效性抗生素會增加出現抗藥性細菌的機會,對於日漸嚴重的抗藥性細菌威脅,無疑增加了科研壓力。

     

    新的應對法

    研究人員希望尋找到能夠對抗伯氏疏螺旋體(Borrelia burgdorferi)的化合物,伯氏疏螺旋體是導致萊姆病的主要細菌,經過研究人員的篩選,終於找到了「潮黴素 A」(hygromycin A),這是一種在土壤中發現的抗菌劑(antimicrobial),最初於 ​​1953 年發現。負責本次研究的麻省東北大學科學學院(Northeastern University College of Science, Boston, MA)金劉易斯(Kim Lewis)教授表示,由於它對普通細菌及常規病原體的抵抗力非常弱,當年沒有人會關心這種化合物,但是它卻對螺旋體特別有效。

    負責本次研究的麻省東北大學科學學院金劉易斯教授表示,由於「潮黴素 A」對普通細菌及常規病原體的抵抗力非常弱,當年沒有人會關心這種化合物,但是它卻對螺旋體特別有效。

     

    隨後研究團隊對感染萊姆病的老鼠進行實驗,將「潮黴素 A」透過注射或餵食送入老鼠身體內,看看是否能清除伯氏疏螺旋體。後來證實,「潮黴素 A」確實治癒了老鼠的萊姆病,研究人員甚至發現,與傳統抗生素相比,潮黴素 A 對老鼠腸道微生物組的破壞性更小。這為未來對付萊姆病帶來新的可能性。

    科學家預期,他們將會在分派含有「潮黴素 A」的誘餌給那些會被蜱蟲叮咬的,會傳染萊姆病的生物食用,藉此消滅他們體內的伯氏疏螺旋體。但問題相關的做法會否對水土以及生態構成影響,完全是未知之數。除了在環境入手外,科學家也著力研究,利用「潮黴素 A」直接治療人類的萊姆病,不過還需要進行更多的研究和臨床實驗才有進一步的結果。

    資料來源:https://linkinghub.elsevier.com/retrieve/pii/S0092867421010588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編輯部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