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療法|畏高症與性格無關 循序減敏法助克服恐懼

專科資訊 - 精神及心理科

1,061

簡單至於商場裡乘搭透明玻璃電梯,登上機動遊戲設施或乘搭飛機,畏高症患者都可因置身高處出現不同程度的焦慮情緒及身體反應。雖畏高症一般而言較少危害到患者生命安危,卻會妨礙患者的日常生活。

現不合理反應屬特殊恐懼症 有學說指出與先天有關

畏高症屬「特殊恐懼症」的一類,情況與害怕蟑螂或蜘蛛等令人生畏的事物類似,患者會無法自控地出現暈眩、手腳顫抖、乏力甚至呼吸困難等症狀。精神科專科張正平醫生指出:「不論患者置身於何種高度,如因為身在高處而出現不合理或極端的反應,便有機會是畏高症。」

畏高症的成因可與先天、後天因素及平衡系統失衡有關,惟與性格沒有直接關係。有學說指出,原始人為求生存會本能避開高處等有機會構成危險的環境。後天因素而言,患者或會因童年階段經歷過摔倒或創傷,而將高度和痛楚聯想在一起。此外,亦有說法指畏高症的形成與平衡系統失調有關,當患者身在高處時視野擴闊,視覺訊息混亂下,只能依賴肌肉運動知覺及內耳前庭系統平衡身體,頭暈及搖晃感增加,令患者感到恐懼與不安。

治療助改善焦慮 新式療法助逐步適應

畏高症可透過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減輕症狀,一般而言醫生會建議患者先接受心理治療。不少人一聽到要克服恐懼,則馬上聯想到暴露療法,以為必須置身於恐懼的情境中。張醫生表示:「暴露療法對不少患者而言為一個大挑戰,未必適合所有患者,太急進的話或會適得其反。目前亦有不少其他治療選擇,可逐步改善畏高症。」

  • 情緒病 │ 習慣戴面具、以笑迎人「微笑抑鬱症」,一旦爆發,甚至比重度抑鬱傷害更大!

  • 近年科技發展日新月異,新興的心理治療VR虛擬實境療法,可讓患者透過虛擬畫面體驗置身高處的感覺,相比暴露療法具較少衝擊性。此外,循序減敏法亦可讓患者循序漸進地接觸恐懼的事物,如先接觸高空照片,待患者適應後才播放影片,降低刺激程度。此外,認知行為治療亦能為患者分析恐懼,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思考,明白實際高度其實比想像中安全。如患者症狀嚴重,或須於短時間內克服恐懼,可選擇以口服藥物舒緩症狀,如抗焦慮藥物或短期鎮靜劑等,盡快平復心情。

    畏高症患者一般會避免置身高處,或提前準備應對方式如短暫的鎮靜藥物等,但仍有可能在沒有心理準備下被迫置身高處。因此,張醫生提醒:「如出現畏高症症狀,患者可透過深呼吸或與人交談等方式,以放鬆心情及分散注意力。」張醫生補充,任何形式的運動都有助訓練內耳的前庭系統及肌肉運動知覺,患者可在日常多做運動,以減輕平衡系統失調所導致的畏高情況。

    以上資訊由精神科專科張正平醫生提供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