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疾病】輪班工作食無定時更易患情緒病 限時斷食有助改善抑鬱

健康生活

716

飲食是人類生活的重要一環,事實上,不僅是選擇食物可令自己更健康,選擇食的時間也影響心理健康。根據一份在2021年刊登在《營養學》(nutrients)的日本研究就指,不規律的進食時間會導致心理健康狀況不佳,增加患上抑鬱、焦慮及心臟代謝疾病等等的風險。不過都市人生活忙碌,許多人須夜更工作,要按時進食,談何容易?有加拿大專家就表示,可以透過控制飲食節奏及斷食調整進食規律。

人類和很多生物一樣有生物時鐘,會根據來自外在環境,例如光線分佈、去調整人體內部需求,並安排了一套模式或飲食習慣,可以配合外界環境的節奏。一份刊登在2020年刊登於《自然》期刊的文章就指出,晝夜規律與心理健康存在一定關係。

但是工作環境不能改變,我們又有甚麼方法可以做?加拿大皇后大學(Queen’s University, Ontario)精神病學系教授Elisa Brietzke就建議,採用限時飲食法(time-restricted eating,TRE),可以調整生物時鐘規律。她表示,人的日間活動時間,通常處於10至12小時內,例如早上的7時至晚上7時,在這段時間內盡量將所有正餐、零食吃完,然後斷食至明日的早上。

 

  • 減磅總是失敗收場?營養師分享「零節食,健康瘦」不反彈秘訣 撃退致肥元兇

  •  

    人類內臟系統與生理時鐘

    日本早稻田大學在2020年的研究指出,人體的消化系統例如小腸、肝臟均有自己的一套工作規律,24小時從不間斷,而當大腦與身體要求的飲食節奏不同步時,就會影響大腦發揮功能的能力。大腦質量雖然只佔全身2%,但它需要消耗身體25%的能量,而且會受攝入的卡路里影響,亦即意味用膳時間不規律,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此外,控制飲食和情緒的神經迴路重疊,而消化激素會影響多巴胺(dopamine)(屬一種可令人快樂的神經傳遞物)分泌。在2010年《精神病學研究雜誌》 (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的論文則指出,患抑鬱症病人的用膳時間並不規律。而2019年《美國公共衛生雜誌》的研究則表明,輪更工作的打工仔,由於飲食時間不規律,他們比起一般人更容易患上抑鬱與焦慮。由此可見,飲食的不規律會令快樂難以維持,快樂無法維持則容易抑鬱,抑鬱又容易產生不規律的飲食時間,導致惡性循環。

    而在目前,隨著飲食與心理健康之間關係的研究報告進一步增加,社會大眾將一步明白規律飲食的重要,從而改變現代社會輪更工作下衍生出的問題。

    參考資料:MDPIonlinelibraryfrontiersinCELLPNASConversation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