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護環境一直是世界各地最關注的議題,香港亦絕非例外。於2009年7月7日開始實施膠袋徵費後,近日更出現「全城走塑大行動」的出現,呼籲市民改變自身消費習慣,自備餐具、餐盒,飲管等,實行源頭減廢。據環保研究組織「現在更好的選擇」(Better Alternatives Now)指出,膠飲管及攪拌膠棒約佔整體塑膠垃圾的7.5%;而世界經濟論壇(World Economic Forum)的報告更指出,海洋的塑膠垃圾量在2050年時會比魚還重。
雖然現時已市民開始使用不鏽鋼飲管來代替塑膠飲管,但仍有不少人沒有此做法;若你認為保護環境與你無關,但若繼續使用飲管會對你身體有害,你還可以坐視不理嗎?
在《華爾街日報》中,美國註冊營養師布里塞特(Christy Brissette)指出,用飲管會對身體有以下5大壞處:
腹脹、一肚氣
在我們使用飲管啜飲時,很容易會連空氣也一起引入消化道,產生如腹部鼓脹等消化系統不適的症狀。布里塞特指出,以往在處理這類求助個案時,都會了解他們的飲食習慣;其後發現在他們放棄使用飲管,消化系統不適的症狀都獲得改善。她更建議若戒飲含碳酸類飲料(即汽水)及戒嚼口香糖,以減少將空氣引入消化道。
提高蛀牙風險
在正常的情況下,我們都會使用飲管吸啜含糖分的飲料(如:可樂、檸檬茶、奶茶等)。由於我們會將飲料集中傳送到牙齒的一小範圍中,濃縮的液體會侵蝕牙齒的琺瑯質,增加侵蝕牙齒腐爛的機會,蛀牙的風險也會隨之而提高。不過,布里塞特又說,若把飲管放置於喉嚨的後部的話,會減少接觸牙齒的機會,反而可減低蛀牙的風險,但她推論只會有少數人採用這種不舒服的方法。
滲入化學物質
大多數即棄飲管都是由聚丙烯(polyproylene),這是一種由石油製成的塑料。雖然聚丙烯的使用量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stration,FDA)所監管,以保障食品的安全。但有證據指出,聚丙烯中的化學物質會滲入液體中;而若它接觸高溫、酸性飲料或紫外線後,更可能釋放出可影響雌激素水平的化合物。同樣地,若塑膠進入海洋後,會被海洋動物吸收,最終受害的只會是我們。
增加皺紋
愛美是女性的天性,常聽說笑得多會增加眼部魚尾紋,而經常使用飲管會導致嘴唇周圍出現皺紋。若你是愛美之人,這個理由或許足以令你停止使用飲管。
過量吸收糖分及酒精
使用飲管會使我們無意識地吞進更多飲料,可以比用杯子更快地需要「續杯」,因已不自覺地「乾杯」。如果正在一邊看電影或用手機,注意力被分散了,更容易飲不停口,容易吸收更多糖分。雖然坊間有人指出通過吸管飲酒導致更快酒精中毒,但其理論尚未得到證實。
雖然布里塞特提出以上觀點,不是要求全面禁用膠飲管,而有部分病人由於飲食困難,確實有此需要。但她希望透過此報告提高大眾減少用飲管的意識,不僅是為了保護周遭的生態環境,也是要保護自己的健康。
事實上,歐美多國率先響應「走塑大行動」,美國西雅圖自7月1日開始,已禁止餐廳向顧客提供塑膠飲管和餐具——成為美國首個參與此行動的城市;英國最快2019年禁售包括飲管在內的單次用塑膠;麥當勞亦宣布,9月起於英國及愛爾蘭的所有分店將以紙製飲管代替塑膠飲管。而就香港而言,雖然未有相關法例,但也希望市民為環境、為健康,可以減少使用飲管。
Source:環境保護署、The Washington Post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更多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