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痱滋」雖稱不上是大病,但卻惱人不堪,無論說話、進食,只是輕輕碰到患處就足夠痛得面容扭曲。最討厭的是,它總是突然的出現,我們亦沒有方法對付它,只能白白忍受痛楚,待它消失。現在就來認識一下這種煩厭的小毛病是甚麼。
「痱滋」正式的名稱為口瘡性潰瘍(Canker sores 或 Aphthous ulcers),通常發生在口腔(如舌頭上、臉頰內側、嘴唇內部、牙齦底)的軟組織的粘膜,會形成黃白色、紅色外圍的圓形或橢圓形的潰爛點。與皰疹不同,口瘡性潰瘍不會發生在嘴唇表面,也不具傳染性。
口瘡性潰瘍的確切病因尚未有定論,但一般都被認為與以下因素有關:
- 意外:例如口腔護理中太大力、運動意外或不慎咬傷而造成口腔內輕微損傷
- 化學物質:使用含十二烷基硫酸鈉的牙膏和口腔清洗劑
- 食物:敏感性食物(如朱古力、咖啡、士多啤梨、雞蛋、乳酪、辛辣食物);酸性食物(如菠蘿、檸檬和橙)或堅硬尖銳的食物(如堅果、薯片)
- 營養:缺乏維他命B、鋅、鐵、葉酸
- 過敏或感染:食物敏感或口腔受細菌感染
- 荷爾蒙:因月經、懷孕或停經等引起的荷爾蒙變化
一般而言,口瘡性潰瘍可以發生在任何人身上,不過就常見於青少年,女性亦比男性更易「生痱滋」。假如是一般輕微的口瘡性潰瘍,約一至兩星期就能自動痊癒,亦無需要做些甚麼來作治療。但假如患處異常的大及深,比一般的「痱滋」痛,而且兩星期亦沒有好轉,就可能需要尋求醫生協助,因為可能並非普通「痱滋」那麼簡單了。
假如想要暫時消除疼痛,可以使用鹽水或蘇打粉水漱口,可達消炎止痛的功效。另外亦可用冰塊敷在患處,亦有暫時的止痛效用。不過更重要的是改善生活習慣,避免進食過多刺激性或堅硬的食物,注意營養攝取,以及在進行口腔護理時別太用力以免造成損傷。
Source by MayoClinic
想知道更多關於日常健康的資訊
【認識身體】「打嘶嗌」到底是甚麼?閉氣或喝水真的能解決?
【了解癥結】為何服藥後仍退不了燒?如何退燒最有效?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