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學及瑪麗醫院最新研究發現,全球首宗老鼠戊型肝炎病毒,可引起人類肝炎。研究人員於一名56歲的男性肝移植病人的糞便、血液和肝臟組織的臨床樣品中,鑑定了大鼠戊型肝炎病毒。受感染的男患者住在牛池灣彩雲邨,估計可能是進食了受老鼠糞便污染的食物而致病。
由香港大學醫學院負責的研究名為 Genotype 4 Hepatitis E Virus Is A Cause Of Chronic Hepatitis In Renal Transplant Recipients In Hong Kong,研究已被知名學術期刊 《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 》接受發表。研究人員經測試後發現,有病人感染上只曾在老鼠身上發現的大鼠戊型肝炎病毒(大鼠HEV)。病人服用肝炎藥物約7個月後,肝功能逐步回復正常,體內戊肝病毒已受控。
病人居住的牛池灣彩雲邨, 邨內捕獲的老鼠內臟樣本中亦驗出戊肝病毒,與病人感染的病毒基因有超過九成的相似。故此推論病人受附近老鼠感染,是全球首宗個案。香港大學醫學院表示,這一項發現具有重要的公共衞生意義。
根據衛生防護中心資料,戊型肝炎是一種由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臟疾病,主要是透過食用來自受感染動物而未經煮熟的肉或肉類產品,或透過輸入受感染的血液製品;以至由孕婦傳給胎兒。病徵與其他種類病毒性肝炎的病徵相似,包括在最初數日會出現發燒、食慾不振、噁心及嘔吐等病徵,腹部疼痛、瘙癢、皮疹或關節痛,也有機會出現黃疸、肝臟發大及壓痛。急性戊型肝炎有可能造成暴發性肝炎(即急性肝衰竭)和死亡。
Source : 衛生防護中心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更多關於公共衛生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