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ray是如何被發現的?
X-ray (俗稱X光) 是在1895年11月8日,由德國物理學家侖琴 (Wilhelm Rontgen)在進行陰極射線研究時無意中發現的,由於當初不知道此射線為何物,侖琴就用未知數「X」來命名,稱它為 X射線。後來侖琴發現X光可以穿透人體,於12月22日拍攝其夫人的手掌,發現照片上手骨清晰可見,連戒指也可以顯示在影片上。侖琴因發現X射線,獲1901年諾貝爾物理獎。
X-ray的原理
用加速後的電子撞擊金屬靶。撞擊過程中,電子突然減速,其損失的動能會以光子形式放出,形成X光光譜的連續部分,稱之為制動輻射。通過加大加速電壓,電子攜帶的能量增大,則有可能將金屬原子的內層電子撞出。於是內層形成電洞,外層電子躍遷回內層填補電洞,當原子外層電子移向內層電子空軌道時,放出的能量是移動兩個能階的能量差,這個能量差所形成射線,就是X-射線。
X-ray是如何產生的?
X光的產生是由大量帶負電的電子,經由高壓電場的加速作用,以高速撞擊由重金屬(高原子序製成的靶極(即陽極Anode,通常是鎢金屬製成),由於陽極金屬原子結構的內部作用,高速電子的能量會消失而被轉換成別種型式,其中99%會轉換成熱的型態,僅約1%的能量轉換成X光(電磁波的一種),這些能量轉換就在X光管球內部發生。
當這能量轉換成X光後穿透人體,由於人體組織間對輻射吸收能力不同,密度較高的組織吸收較多的X光量,因此到達影像成像板所接收到的X光劑量也不同,因此會在成像板上出現不同的黑白對比訊號,會使得影像IP板上呈現白色(例如骨骼、金屬)相反的密度較低的組織吸收較少的X光量則會在IP板上呈現黑色(例如肺部空氣、或其他如腸胃道的空氣)。
由於X光穿透人體後,人體會有不同程度的吸收,因此醫師們就以此作為診斷的依據。
資料來源:LiveScience 、台灣慈濟大學醫學資訊學系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