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全職僱員現時平均每個星期要工作49個小時,這對個人的精神狀況會構成很大的壓力。那麼,人們每星期該工作多久才能維持健康精神狀況呢?
最近,來自英國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就針對每週工時進行了一項調查。研究論文發表在《社會科學與醫學》Social Science & Medicine雜誌上。
先前的研究表明,失業及其所帶來生活不穩定性會對心理健康造成不良負面影響。「我們知道失業往往會對人們的福祉有害,對身份、地位、時間運用等造成負面影響。我們現在知道,要從工作上獲得心理上的調劑,需要一定的工作時間。然而工時的長短才是我們研究中探討的關鍵。」
在是次研究中,研究負責人Burchell及其團隊進行了一次回顧性研究,調查了2009至2018年英國 71,113 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滿意度的變化。他們追蹤了受訪對象的心理健康及福祉在9年期間因工時改變的變動。
研究人員發現,只要每週工作8小時就已經可以讓失業人士的心理健康有所改善。然而,研究表明,每週工作37至40小時的所謂標準工作沒有帶來額外的心理健康益處。
研究人員相信,對心理健康最為有益的工時大約是大約每週1天。
他們又發現,雖然男性每週工作16小時或更少時,生活滿意程度會提高了30%左右;但女性則需要每週工作20至24小時才開始類似的增長。此外,大幅縮短工作時間有可能提高人們的工作效率,因為它可以提高生活滿意程度,且令工作與生活平衡。
研究合作人Senhu Wang教授指傳統每週工作40小時的工作模式從來都不是建基於對人們的好處。 另外,工作質素亦重要。若員工不被受到尊重、公司未能提供相應工作福利,員工就難以在一個舒適、安心的環境下工作。
Source : Social Science & Medicine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