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群心理二】究竟集體行為是由怎樣的信念構成?

專科資訊 - 精神及心理科

2,711

前文提及的「集體行為」,心理學家指是由社會互動的衝動所產生,群體的行為更具波動性和不可預測性。一般來說,不同種類的集體行為 (Collective Behaviour),包括群眾聚集 (Crowds)、騷亂 (Riots) 和災難行為 (Disaster behavior),都涉及有實際互動的人群。

然而,某些形式的集體行為會牽連更廣泛地域且通常不接觸不互動的人,而這些人群必需有某些共同的信念和觀念,例如謠言 (Rumours)、集體歇斯底里 (Mass Hysteria)、道德恐慌 (Moral Panic)、潮流 (Fads) 和狂熱 (Crazes)。究竟這些信念和觀念有甚麼特徵?

謠言、集體歇斯底里和道德恐慌都涉及強烈持有的信念和觀念,結果證明這些觀點和觀念根本不是真實的,或者至少是嚴重扭曲現實。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謠言 (Rumours)

謠言是一個基於不可靠來源的故事,儘管如此卻從一個人傳遞到另一個人。事後謠言也可能證明是真的,但它的理據往往是虛假,或者至少是對事實的誇大或歪曲。然而,謠言的定義特徵是,當它出現時,它不是基於可靠的證據。在今天的電子時代,謠言可以通過互聯網以及FacebookTwitter和其他社交媒體迅速傳播。 例如於201010月,有傳言稱蘋果計劃收購索尼。雖然謠言沒有真相,但在謠言開始後,索尼的股票價值便立即上漲

  • 焦慮症|本地研究:近7%青少年患有焦慮症。一文教你分辨「焦慮症」與「一般情緒」

  • 集體歇斯底里 (Mass Hysteria)

    集體歇斯底里是指對一種被證明是虛假或極度誇大的廣泛危險,強烈恐懼和擔憂。集體歇斯底里的發作相對罕見。經常被引用的例子是「世界大戰」(The War of The Worlds) 的科幻廣播劇。在1938年,著名導演和聲演者奧森威爾斯 (Orson Welles) 播放了由赫伯特·喬治·威爾斯 (H. G. Wells) 撰寫的世界大戰改編廣播劇,其中涉及火星人入侵地球。該節目描繪了新澤西州和紐約州的入侵事件,據報導,數千名聽眾認為入侵確實發生了。由於當時未有電腦和互聯網,所以聽眾紛紛打電話給警察、國民警衛隊、醫院和其他信息來源,並與朋友和家人聯繫,分享他們的恐懼。雖然第二天報紙刊登了很多關於劇院踐踏事件、心臓病發作、自殺以及其他對電台節目的強烈反應的故事,但這些故事報道卻被證實是虛假的。

    道德恐慌 (Moral Panic)

    道德恐慌與集體歇斯底里有著密切相關,並且指的是對道德秩序感知威脅的廣泛關注,事後這種威脅被證明是虛假的或被誇大。人們常常非常擔心涉及吸毒和性活動等行為的道德問題。他們的擔憂可能沒有現實基礎,也可能極大地誇大了問題帶來的潛在和實際危險。在任何一種情況下,他們強烈持有關於這種情況的道德觀點都會引起他們的關注,結果經常尋求立法或採取其他行動來試圖解決道德問題。

    在「道德恐慌:偏差的社會建構」(Moral Panics: The Social Construction of Deviance) 一書中,兩位社會學教授Erich GoodeNachman Ben-Yehuda描述了美國歷史上的幾種道德恐慌。其中最重要的是對酒精的關注促使20世紀初的禁酒運動。這場運動主要由農村新教徒領導,他們憎惡飲酒是一種道德和社會罪。他們認為飲酒是城市居民中的一個特殊問題,其中許多人是天主教愛爾蘭人和意大利移民。他們的天主教信仰和移民身份導致了禁酒活動家對他們飲酒的憤怒。另一種道德恐慌是發生在20世紀30年代對藥物毒品的恐懼,並導致了反大麻立法。大麻在此之前是合法的,但美國白人開始擔心墨西哥裔美國人使用。報紙開始播放關於大麻影響的文章,據說這些大麻將其使用者變成強姦犯和其他類型的暴力犯罪分子。聯邦禁毒局向新聞媒體提供了有關這些影響的「事實」,從而發布了誤導性信息。

    正如這兩個例子所示,道德恐慌往往集中在已經非常不受歡迎的社會群體,包括窮人、有色人種和宗教少數群體。對這些群體的偏見助長了道德恐慌的興起和強度,而道德恐慌又加劇甚至增加了這種偏見。

    Photo from Internet

    潮流 (Fads) 和狂熱 (Crazes)

    潮流和狂熱是構成集體行為的重要信念和感知。 潮流是一種非常微不足道的活動或產品,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流行,而狂熱是一種臨時活動,吸引了相對較小的一群人的強烈熱情。 多年來,在歷史中見證了多種潮流,包括金魚吞嚥、將人們塞進電話亭,以及臭名昭著的校園行為,即裸跑。 曾經成為潮流的產品包括扭計骰 (Rubik’s Cube) 、寵物石頭 (Pet Rocks)、椰菜娃娃 (Cabbage Patch Doll) 和豆豆娃 (Beanie Babies) 手機在首次出現時也是一種時尚潮流,但它們已經變得如此普遍和重要,以至於它們的發展遠遠超出了潮流的定義。

    Source by Collective Behaviour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