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日】暑假過後應如何避免「開學症候群」?5個方法助兒童調整作息,重投校園生活。

專科資訊 - 兒科

1,601

隨著新學期的到來,一連串的試煉與考驗跟著展開,這對於所有師生而言,似乎是一場挑戰的開始。學生對於開學沒有期待,對於學習也不感興趣,因此學生必須自己來個「開學收心操」,諸如檢查假期作業,整理書桌房間,調整飲食作息,恢復上學作息,討論開學計劃,其中最重要的是—減少看電視、上網時間。

在芸芸學生當中,以升小一及升中一學生的轉變最大,他們要面對全新環境、課程及學習模式,對於孩子及家長來說都是一項挑戰。因此,不少家庭在暑假開始,已逐步為孩子作調整,以適應未來的改變。

Photo from Google

什麼是「開學症候群」?
上班族容易有「Monday Blue」,每逢周末假期後,對周一上班日提不起勁,原來小孩也會因開學而產生「開學症候群」。有些家庭在暑假讓孩子盡情玩,暑假與開學落差太大,很可能讓孩子陷入「開學症候群」,拒絕上學,甚至出現肚子痛、胃痛、失眠等生理反應。

開學症候群大多發生在開學後頭兩周,臨牀上曾有孩子在開學後出現退化行為,如原本已經不尿牀,開學時卻常尿牀;已戒掉吮手指的小孩突然又再吸吮,這些可能是因開學後情境轉換造成,孩童通常要花一兩周適應。精神科醫生表示孩子個性不同,若出現開學症候群,建議家長先耐心陪伴孩子適應,若超過2周仍未改善,建議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Photo from Google

如何幫助孩子重投校園生活?
孩子沉浸於漫長暑假的氛圍中,生活作息與心態尚未調整就上學,容易產生「開學症候群」,生理可能會有腸胃不適、食慾不振,心理也可能會情緒低落、緊張焦慮等,建議家長透過「開學收心操」幫助孩子恢復生活正軌。有醫生就提出了以下五個方法讓家長幫助孩子解決:

  • 焦慮症|本地研究:近7%青少年患有焦慮症。一文教你分辨「焦慮症」與「一般情緒」

  •  

     

    一、穩定心理:到市區交通便利的地方走走,像公園、文創園區,或是參觀展覽,這些屬於靜態、悠閒的活動,能夠穩定心理狀態。

    二、調整作息:要從晚睡慢慢地調整為早睡,早上睡到十點多起床也要漸進地調整到七點、八點起床,面對即將開學必須「早睡早起」的生理模式。

    Photo from Google

    三、回顧假期:親子可以一起整理假期外出遊玩的照片,或是簡單紀錄參觀的藝文展覽,回顧美好的假期,讓心情更愉悅。

    四、整理資料:檢視自己的作業是否已完成,並準備學習資料,讓自己感覺到要開學上課的氣氛,萬事都已經準備妥當,不致慌張無所措。

    五、擬定計劃:藉由自我省思與整理,為自己擬定一個完善務實的計畫,期許自己在新學期能夠更加精進。

     

    Source: APA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