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美國研究表明,較嚴重的新冠肺炎感染可能會導致較持久的免疫力。研究人員在患者感染後數周也能檢測到體內有抗體, 證明抗體可能可在人體內持續數月。有關研究已於10月在美國科學促進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期刊《Science Immunology》上刊登。
由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Harvard Medical School)領導的研究團隊在343名感染新冠肺炎的北美患者中,抽取了血漿和血清抗體樣本以觀察症狀發作後的122天內,對新冠病毒刺突蛋白(Spike Protein)受體結合域(Receptor-Binding Domain)的反應。
團隊發現,針對刺突蛋白受體結合域的抗體,可以幫助區分近期和較早的感染,是識別嚴重新冠肺炎感染個別的準確指標,並為感染新冠病毒後抗體的持續性和衰減性提供了新的證據。 而結果亦顯示免疫球蛋白M和免疫球蛋白A對受體結合域的反應只是短暫的,但免疫球蛋白G抗體卻在症狀出現後90天以上,在患者體內以仍可檢測的水平持續存在。
這些數據表明,免疫球蛋白G反應在感染後的頭幾個月持續存在,並且與中和抗體的情況相若。研究團隊表示,兩者持續存在的結果令人鼓舞。
但哈佛大學醫學院人員又提到並不是每一位新冠肺炎患者都具有這種持續的長時間免疫能力。因為這取決於患者的基因和免疫系統的強度,加上抗體的活性會隨時間的流逝而逐漸消失,意味著患者仍然有機會再次感染。 因此疫苗仍然是唯一針對新冠肺炎確定性的解決方案。
Source:AAAS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