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吃為妙】研究發現糖分會破壞腸道微生物組,使人更易患上發炎性腸道疾病。

均衡飲食

3,881

糖是一種讓人又愛又恨的調味料,雖可口怡人,但吸收過量卻會致肥及其他健康問題。要完全撇除糖份對某些人來說或許有點困難,但為了健康着想還是少吃為妙。早前有研究報告發現了一項糖的新副作用,指食用糖分會破壞腸道微生物組,使生物容易受到結腸炎症(Colon Inflammation)的影響,並可能導致諸如克羅恩氏病(Crohn’s Disease)等炎症性腸病。

全球有約350萬人受到克羅恩病和潰瘍性結腸炎等發炎性腸道疾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簡稱IBD)困擾,這些疾病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引起嚴重的腹瀉,腹痛,體重減輕和疲勞等症狀。領導是次研究的美國德克薩斯大學達拉斯西南醫學中心(University of Texas Southwestern Medical Center)教授Hasan Zaki說,避免高糖飲食是預防IBD、其他炎症和代謝性疾病的一種方法。有關研究已於1028日在國際科學期刊《科學轉化醫學》(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上刊登。

糖分會引發微生物組效應

為了確定糖如何影響IBD,研究團隊分別觀察了不同類型的糖(葡萄糖,蔗糖和果糖)對老鼠炎症反應和腸道菌群的影響。他們給一組老鼠餵90%的水和分別各10%的葡萄糖、蔗糖或果糖一星期,糖的劑量為汽水中約15%的糖含量。然後再餵老鼠飲用含2.5%硫酸葡聚醣硫酸鈉(Dextran Sulfate Sodium,簡稱DSS)的含糖溶液,該溶液旨在誘發結腸炎症或結腸炎。

而另一組老鼠則是維持高糖飲食和喝喝DSS一星期,然後再將兩組糖組與一組不餵任何額外糖分、但也會飲用DSS的健康老鼠進行比較。最後研究人員會將食糖老鼠的腸道菌群轉移到了健康老鼠體內,觀察各組老鼠腸道微生物組組成和腸道粘液水平。

結果發現,食糖的老鼠患有侵略性結腸炎,並伴有嚴重的腹瀉和失去近20%的體重。而當將食糖老鼠的腸道菌群轉移到健康老鼠體內時,其腸道菌群會進一步誘發加劇的結腸炎。研究人員指,短期攝入大量糖分不會對老鼠產生嚴重的急性炎症反應,但食用糖分會明顯改變腸道微生物組的組成。

  • 三色椒營養 │ 其實紅、黃、橙椒都由青椒變成?不同顏色竟營養有別!

  • 具體而言,糖分會對一種名為Akkermansia Muciniphila腸道細菌產生負面的微生物組效應,它會降解粘液保護層,使其他細菌滲入腸道內膜並引發結腸發炎。Zaki教授說粘液層負責保護腸道粘膜組織免受病原體的侵害,因此粘液層減少的腸很容易暴露於腸膜或病原體,導致腸內發生炎症反應。

    「我們的發現證實,攝入大量蔗糖和高果糖玉米糖漿形式的糖分可能是觸發IBD的關鍵因素。」

    SourceInverse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思維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