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膝關節炎十分常見
鍾醫生指,膝關節本身是複雜的關節,當中包括皮膚、脂肪層及關節膜,「關節膜內裏有骨骼、軟骨、半月板,周邊會有肌腱和韌帶,附近也有神經線和其他血管。」他解釋,上述剛才提及的組織若出現病變,也會引起膝蓋疼痛;而對中老年人來說,常見的膝關節痛是退化性膝關節炎。「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齡較大、女性、肥胖、膝蓋姿勢不良,都有機會令膝關節長期受壓;如果膝關節曾經受傷,包括骨折、半月板、軟骨或者周邊的韌帶,以上種種因素都有機會增加退化性膝關節炎的風險。」
治療膝關節退化的主要目的是減輕痛楚、維持失關節的活動幅度,及減少膝關節痛對日常生活的影響。「治療方法包括:改善日常生活、減少行樓梯、減輕體重、減少膝關節的負荷、鍛練肌肉及膝關節旁邊的大腿四頭肌,能有助關節穩定、減輕痛楚。」鍾醫生提到,物理治療、拐杖的輔助、不同類型的止痛藥都對膝關節痛都有幫助。
膝關節注射在醫學研究上注射療效不太顯著
現時,市面上有不少處方及非處方的補充劑,稱可以針對膝關節退化,鍾醫生指效果因人而異。另外,膝關節注射都是近年其中一個治療膝關節痛的常用方法。「常見的注射包括透明質酸注射、高濃度血小板血漿,不過這兩個方法暫時在醫學研究上的注射療效也不太顯著。但是的確有不少病人在注射後,膝關節痛有明顯的改善。」
手術治療:全膝及局部膝關節置換
但如果非手術治療也無法改善膝關節痛,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又有甚麼方法可解決問題呢?鍾醫生解釋,手術治療可以幫助膝關節痛,「常見的手術方法有膝關節置換,及較少人認識的高位脛骨截骨術。」膝蓋可分為膝蓋內側、外側及俗稱「菠蘿蓋」的髕股關節,常見的退化會從內側開始、再到髕股關節。
「如以上的三個部份也出現退化,選擇全膝關節置換手術會是最適合的。但部份病人主要是內側退化,局部膝關節置換也是可行方法。」鍾醫生指,局部膝關節置換對手術技術的要求較高,以現今的醫學科技,包括電腦導航、機械臂的手術輔助,都會令到手術更加精準、減少誤差。
近年膝關節置換的麻醉、止痛、止血方法都有不少進步,其實病人在膝關節置換的當日及翌日已可以下床,練習走路和進行物理治療,促進康復的進程。經過一段時間的物理治療後,大部份病人進行膝關節置換手術後,都有超過八、九成的痛楚減退。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