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或多或少亦曾經歷雙腿痠痛或水腫問題。有統計指,本地近五成人士都患有不同程度的靜脈血管疾病,是本地相當普遍的都市病,當中又以靜脈曲張最為常見。一般靜脈曲張在雙腿的發病率相若,但若然你發現自己只有左腿腫脹,當中病情或殊不簡單,有可能是患上「髂靜脈壓迫症候群」。
甚麼是髂靜脈壓迫症候群?
外科專科熊健醫生指出髂靜脈壓迫症候群(iliac venous compression syndrome,IVCS)與一般的靜脈曲張相當近似,兩者同樣是由靜脈高壓而引起的病症。一般靜脈曲張絕大部分因靜脈中的瓣膜功能不全,令血液向下回流而所致;至於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則因右髂動脈壓迫左髂靜脈令左下肢的血液回流受阻,形成高壓而成。
熊醫生指出,靜脈曲張與髂靜脈壓迫症候群雖然皆有靜脈栓塞的情況出現,但兩者的發病位置各有不同。一般靜脈曲張在雙腿的發病率相若,發病位置集中在大腿或以下的部位;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引致的靜脈曲張位置則通常較高,多位於腹股溝或下腹,此病症大部分情況均會發生於左腿。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常見症狀
- 左下肢腫脹
- 左下肢疼痛不適
- 左下肢發熱、經常感到疲累
- 左下肢的皮膚顏色呈偏紫或瘀青的顏色
年青女性最為高危
熊醫生指出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相對一般靜脈曲張較為罕見,一般好發於年青至中年女性,尤其是年屆30歲或以上的女士。根據臨床統計,女性的平均發病年齡約42歲,罹患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患者男女比例約為1:3-4,即以女性患者佔大多數。
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治療方式
若患者未經證實患上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只有輕微相關症狀,醫生會優先安排以非手術的保守治療方式改善病情,包括穿壓力襪;因應情況所需亦會輔以藥物治療幫助紓緩症狀,例如吃「去水丸」(即利尿劑,Diuretics),或以薄血藥去減低深層靜脈栓塞的機會。除非症狀輕微,一經診斷證實盆腔靜脈受壓,確診患上髂靜脈壓迫症候群,便須考慮介入治療,否則或有可能導致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或引發其他併發症。
微創治療置入靜脈支架 適合大部分患者
熊醫生提到現時已較少使用傳統手術治療,皆因近年針對髂靜脈壓迫症候群已有新型治療方法通過在靜脈置入支架紓緩血管栓塞,此方法更適用於大部分髂靜脈壓迫症候群患者,其手術風險更比一般侵入性外科治療為低。
由於髂靜脈位於盆腔內部,要進行微創血管腔內手術介入治療,一般會先以超聲波檢查患者腿部排除深層靜脈栓塞,將血栓抽出後才會為患者置入靜脈支架。醫生會在靜脈放入導絲,當導絲經過靜脈最狹窄的位置時再放入球囊,將狹窄的靜脈打開,並置入支架將靜脈撐開,令血管內的血流得以回復正常,消除下肢腫脹的問題。
熊醫生強調,由於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病理學成因至今未明,未有確切的方法預防病症;幸而,髂靜脈壓迫症候群的發病率不高,且現時已有較先進的治療方法應對頑疾,但市民亦要提高警覺,如果發現自己有雙腿有痠痛或水腫不適的情況,有任何懷疑亦切記要儘快求醫,以免錯失治療的機會。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