箍牙旨在將牙齒移動到適當的位置,糾正牙齒的排列及咬合,從而改善外觀及口腔健康。然而,若不慎選用缺乏本地註冊牙醫跟進的服務,誤將牙齒推向不當位置,或致「箍壞牙」。香港大學牙醫學院矯齒學臨床助理教授林倚帆醫生提醒,無論選用任何矯齒方式亦要謹記要在本地註冊牙醫的指示下進行,否則或得不償失。
當談及牙齒矯正,許多人都會想到其主要功用為改善牙齒外觀,其實同一時間亦是為了改善牙齒與牙齒之間的咬合關係。林醫生指出,牙齒不齊可能導致牙齒咬到的位置不正確導致咬合異常,不僅會影響面型的美觀以及牙齒的健康,情況嚴重更可能導致牙肉收縮、牙髓壞死,若不加以改善恐令情況加劇。
你的牙齒咬合情況正常嗎?
健康的牙齒咬合情況下,應是上排牙齒包覆下排牙齒,下門牙應觸及上門牙的內側面,而下門牙大約三分之一的外側面被上門牙覆蓋;此時下門牙外側面與上門牙內側之間應約有 2-3mm 距離。如果出現上、下頜骨比例不正,又或上、下排牙齒位置過前就會出現「哨牙」、「倒頜牙」等咬合異常的情況。
解構矯齒技術:固定式 vs 活動式
目前市面最常見的牙齒矯正技術主要可分為固定式及活動式牙箍。傳統透過在牙齒外側或內側貼上矯正器、以弓絲向牙齒施力、無法隨時脫下的金屬牙箍正是固定式;至於近期備受大家追捧、可以隨時脫下的隱形牙套便屬於活動式。林醫生指出,新式隱形牙套最大的特點是可以隨時拿下,因此在刷牙及清潔時就更加方便,不過亦相對要求病人自律,否則若配戴時間過短治療效果很有限。
重度咬合異常案例或不宜用隱形牙套
她續指,近年活動式隱形牙箍技術雖有進步,譬如可以電腦設計出牙齒的矯正方向、預測療程的時間,不過在使用上仍存限制。她提及,以最新技術計,在輕微矯齒幅度的個案上應用以隱形牙套或金屬牙箍矯齒,兩者的治療時間雖然差不多,但若應用在重度案例由於隱形牙套的扭力有限,無法做到太大幅度的移動,所以如果有嚴重牙齒不齊、咬合異常的人士可能不宜使用。
牙醫:遙距跟進無法取代臨床觀察
最近坊間興起自助式及半自助式矯齒服務,有部分服務宣稱首次會以儀器掃描出立體牙膜,其後會根據用家定期以相片更新其牙齒狀況供牙醫作遙距跟進,但當中或存隱憂。
林醫生認為助式及半自助式矯齒產品及服務有很大風險,由於牙齒在臨床觀察時除了要看牙齒排列位置,更需要通過面診觀察臉形、牙骹狀況,有部分問題甚至要用上X光片或特殊的儀器才可以觀察得到,因此單靠相片、遠程觀察遠遠無法讓牙醫了解到完整的牙齒狀況,難以制定及調節矯齒療程。
她強調,矯齒的過程之中牙醫的臨床監察相當重要,無論是矯齒前、中、後期,亦必須有牙醫持續且全面地跟進,如矯齒服務沒有牙醫事先為病人作全面的評估,當中或潛在很大的風險,如可能在忽略患者本身已有口腔疾病(如牙周病)的情況下不慎為病人安排矯齒治療,嚴重可導致病情惡化,甚至令牙齒鬆脫、壞死。因此,若有矯齒需要的人士,最好選擇有本地註冊牙醫跟進的服務。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