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大腸癌】慎防大腸癌 定期篩查成救命關鍵

Uncategorized

9,062

腸鏡防癌 分清瘜肉種類

近年香港新增的大腸癌個案平均每年多達5千多宗,位列常見癌症第二位。雖然個案數字驚人,不過大腸癌是完全可以預防的,而且方法亦十分簡單,就是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大腸鏡的目的在於觀察腸內狀況,查看瘜肉及病變。一般而言,大腸瘜肉演變至惡性腫瘤需時數年,倘若能夠盡早處理這些瘜肉,日後患上大腸癌的風險便相應減低。
雖說大腸瘜肉有發展成癌症的潛在風險,但並非只有單一類型,可以分為增生性瘜肉及腺瘤性瘜肉。前者增生性瘜肉大多為良性,癌變機會相對較低,而後者腺瘤性瘜肉則有機會演變為惡性腫瘤。只需要5至10年時間,腺瘤性瘜肉便會發展成腺癌,當中又以絨毛狀的瘜肉更為危險,病變速度較快,病變年期更短,因此病人務必提防。如果出現排便習慣改變、大便帶血及經常肚痛等病徵,或有直系家屬成員曾罹患大腸癌,患者應盡早接受大腸鏡檢查及診斷,以免錯失及早預防大腸癌的良機。

技術成熟 即日「搞掂」

大腸鏡檢查,正名為大腸內窺鏡檢查,從肛門放入導管,觀察腸內的狀況或病變。過程中若果發現腸內瘜肉,醫生可以抽取組織化驗,甚至是用鉗或電圈套器即時進行切除,以防範大腸癌於未然。就算不是腸內瘜肉,大腸鏡亦能夠用於發現及診斷其他腸胃病症,如炎症性腸病(IBD)。整個檢查需時約30分鐘左右,過程中病人會接受監察麻醉,以減輕不適,基本上是「一瞓一醒」就已經完成檢查。大腸鏡檢查經過多年發展,技術成熟,坊間很多日間醫療中心也有提供此項檢查服務,檢查人士只要撥出一個上午或下午便可進行檢查,時間安排上甚具彈性,亦無需住院,能夠即日完成,相當方便。

新型橙味洗腸劑 不再難飲及肚脹

要接受大腸鏡檢查,事前有一定的準備功夫需要注意及配合。檢查人士需於大腸鏡檢查3日前開始進行飲食限制,避免進食高纖維的食物,多吃低纖維的食物。此外,檢查前必需飲用洗腸劑以協助排清宿便。不過,礙於傳統洗腸劑類近鐵鏽的味道及數公升的飲用份量,不少人士因而對大腸鏡檢查卻步。腸胃肝臟科專科 魏志峯醫生提醒,檢查人士若未能夠飲夠指定份量洗腸劑或者會令食物殘渣積聚於腸道,有機會遮蓋腸內瘜肉或病變,導致檢查結果不夠準確,變相浪費付出的準備及時間,最後更可能要重做一次。所以魏醫生再次提醒,檢查人士必須跟從指示飲用足夠洗腸劑,切勿「搵自己笨」,以免出現上述情況。

腸胃肝臟科專科 魏志峯醫生

好消息是,近年的新型洗腸劑已一併解決「難飲」及「飲到肚脹」的問題,味道類似橙汁,只需飲用150亳升,然後配合2公升無渣透明飲料,例如電解質飲料、清茶或清湯等,整個過程亦只需重覆1次。這些新型洗腸劑能夠幫助檢查人士更加輕鬆的將腸道清洗乾淨,可是最後患者適合使用哪一種洗腸劑需與醫生商討再作決定。

  • 消委會嬰幼兒小食|消委會實測37款嬰幼兒小食,逾3成「高糖」!父母必知,子女食得健康3大零食貼士!

  • 勿等「警號」先去照 數年一檢換安心

    香港政府現正為 50至75歲香港居民提供資助,參加大腸癌篩查計劃,以作預防。參加者首先會接受大便隱血測試,其後再根據結果決定是否需要接受大腸鏡檢查。但值得留意的是,就算測試結果是陰性亦不能掉以輕心,畢竟不是所有瘜肉都會出血,所以並不能完全排除大腸癌的風險。去年美國腸胃學會公佈的指引已將大腸癌篩查的建議年齡由50歲降至45歲,如果發現自己或家人出現一些「警號」病徵(例如排便習慣改變及持續腹瀉等)並持續一個月或以上,緊記盡早求醫,接受檢查,保障自己及家人。

    曾經發現大腸瘜肉、患有炎症性腸病、有大腸癌病歷或有相關家族病史的人士需要考慮檢查得頻密一點,大概3至5年左右檢查一次,個別情況或者可能每年一檢。大腸癌的檢查方法各有不同成效、副作用及風險,患者應與醫生討論,再按個人情況(身體狀況、病情與承擔能力等)選擇最適合的檢查方案。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