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退化|早前有調查顯示,香港的身心健康指數連續第3年於亞太地區位列榜尾,有87%的受訪者表示壓力過大,顯示港人精神健康問題值得關注。而日前有研究指出,壓力水平較高的人,更有可能出現認知障礙 (ICI),連帶影響記憶力、注意力和學習能力。
撰文:Ray@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JAMA Network Open》、《愛回家》│ 資料來源:《JAMA Network Open》
腦退化|誰在蠶食你的記憶力? 研究揭竟與「壓力」有關
美國埃默里大學預防醫學和流行病學副教授Ambar Kulshreshtha博士及其團隊,早前在國際醫學期刊《JAMA Network Open》發表一項最新研究,指出壓力水平較高的人,比常人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率高出1.37倍,還會增加中風、免疫力失調等風險。
壓力會影響認知功能
該研究旨在分析壓力與認知障礙之間的關聯,一共邀請了24448名年齡45歲或以上的美國人參與研究,並使用標準化的認知功能評估,定期收集參與者的認知能力變化。結果顯示,非裔人士中風的機率比白人高出50%。且非裔長者患阿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或其他癡呆症的風險,約為白人的兩倍。此外,研究還發現壓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穩步增加,且壓力與認知功能兩者關聯,在各個年齡層亦相對一致。
壓力會養成不健康的習慣
從數據顯示,壓力水平較高的參與者,多為年輕人、女性、黑人,甚至是學歷水平及家庭收入較低歷的人士。同時研究人員發現,他們多為罹患高血壓、糖尿病和高血脂等高風險中風人士。研究作者Kulshreshtha博士指出,當需求超過人們的應對能力時,就會出現壓力。
壓力在少數族裔中更為常見,會直接影響認知功能,亦會導致不良行為的惡化,例如吸煙、缺乏運動和服藥依從性降低等。
耶魯大學神經科學教授 Amy Arnsten 博士表示,壓力與認知功能之間的關係是一種「惡性循環」,
「在長期壓力下,會損害前額葉皮層「灰質」。不幸的是,這些區域正是與抑制壓力反應有關的區域。」
怕腦退化?醒你9大護腦貼士
據醫院管理局資訊,大多數造成認知障礙症的原因是無法預防的,但若能在生活上關注護腦,堅持9個優質生活習慣,將能有助減低患病的機會。
-
常用腦袋
不少研究顯示「輕度認知障礙」患者只要在日常生活中多參與不同類型的興趣小組和活動,多動腦筋,將有助延緩腦部退化的速度。 -
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
日常飲食必須讓大腦攝取充足的營養,均衡選擇食物和份量至為重要。大家可依從健康飲食金字塔進食各類型的食物,以吸收不同的營養素,供應大腦及身體所需。雖然坊間有各式各樣的營養補充劑,如各種抗氧化物、維他命、奧米加3脂肪酸補充劑等聲稱可預防或改善認知障礙症,但現時並沒有研究足以證明服用補充劑可以有效預防或延緩認知障礙症。 -
養成運動習慣
運動可以刺激腦部,讓人產生愉悅、滿足感,減緩神經細胞流失的速度。養成運動的習慣,例如每天步行三十分鐘。即使只是散步、爬樓梯或做家務,同樣有健腦作用。 -
社交活動
多參與社交活動,避免人際孤立或退縮。文獻證實,常與家人、親友、鄰居、同事往來的互動者,除延遲心智衰退外,壽命也會較長。 -
心境開朗
研究發現,長期處於壓力荷爾蒙下會造成神經元的大量死亡,導致腦部海馬體等區域的萎縮。因此應該學習壓力調適的知識及技巧,如練習放鬆、正向思考和自我肯定等。 -
充足睡眠
每天維持足夠睡眠時間,同時需保持良好睡眠品質與環境。若無法充分休息,大腦的疲勞難以恢復,記憶力及注意力等功能受損,中風機會亦隨之增加。 -
遠離煙酒
不要抽煙、酗酒與吸毒,以免破壞腦部生化機制的平衡,引發器官和身體組織的病變。 -
注意體重及血壓
避免吃肥膩食物以防止患上心臟病、高血壓和糖尿病,以上疾病會增加患上認知障礙症的機會。應隨時留意自己的體重、血壓、血糖、膽固醇等指數是否在標準範圍,必要時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切勿輕視其併發症對大腦的潛在威脅。 -
定時進食
三餐依時進食可以減少腦部營養不平衡的情況。有研究指出「肚餓」的感覺會引起煩躁,情緒不安的反應。研究亦指出,吃早餐能幫助集中精神,因為腦細胞是依賴葡萄糖作燃料,經過一晚休息後,血液中的葡萄糖會較低,因此養成進食早餐的習慣對維持腦部健康亦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