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健康|良好的睡眠對維持健康及長壽相當重要,但現代人卻因壓力等問題難以入睡。最新韓國研究發現,入睡所需時間與死亡率存在明顯關係!
撰文:Hedy@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資料來源:The Lancet Healthy Longevity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睡眠健康|躺床後30分鐘內無法入睡?韓國研究:癌症死亡風險高達2.7倍!
南韓高麗大學醫學院人類基因研究所團隊從2003年到2020年,這18年期間,針對京畿道安山市共3,757名40至69歲的市民進行測試。研究團隊將受訪者入睡所需時間定義為「睡眠潛伏期」,指從上床睡覺到開始入睡之間的持續時間,正常成年人的睡眠潛伏期平均為10至20分鐘。團隊將受訪者分為4個組別,包括:
- 入睡時間15分鐘或更短
- 入睡時間為16至30分鐘
- 「間歇性延遲組」(每月有1或2次無法在30分鐘內入睡)
- 「習慣性延遲組」(每周最少1次無法在60分鐘內入睡,或每周最少3次無法在30分鐘內入睡)
死亡風險高出1倍或以上
在人口統計學特徵、身體特徵、生活習慣、慢性疾病等變量進行調整後。結果發現與入睡時間為16至30分鐘的組別相比,間歇性延遲組的死亡風險則高出1.33倍,習慣性延遲組則為2.22倍,與癌症的死亡風險亦增加一倍或以上。
睡眠質量差異顯著
高血壓和糖尿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的睡眠潛伏期組別之間存在差異,這兩種疾病的患病率在習慣性延遲組中最高。不過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在不同睡眠潛伏期組別中並無明顯差異。同時研究亦發現,不同組別的睡眠質量差異顯著。習慣性延遲組表示自己睡得好的比例最低,其睡眠時間約為6至7小時,服用安眠藥的比例亦是最高。
睡眠潛伏期延長的原因
研究團隊認為睡眠潛伏期延長,可能是因失眠、抑鬱、吸毒等多種原因造成。失眠被認為是一種過度焦慮症,會導致慢性應激反應、新陳代謝率增加、皮質醇分泌增加等。與失眠有關的全身性炎症更可能是睡眠潛伏期與死亡風險增加之間的潛在聯繫機制。研究曾表明褪黑激素具有抗癌作用,睡眠潛伏期延長會導致缺乏褪黑激素,這或許是導致「習慣性延遲組」死於癌症的風險高出2.74倍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