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成因丨胃癌(Stomach Cancer)是香港常見的癌症,惟初期症狀並不明顯,不少患者都掉以輕心。中大醫學院最新研究發現,一種名為「咽峽炎鏈球菌」的細菌可引致胃癌,未來或成診斷胃癌輔助標誌物。
撰文:Ray@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Cell》│ 資料來源:《Cell》
胃癌成因丨中大發現胃癌發病新成因,口腔細菌「咽峽炎鏈球菌」可致胃癌,附防癌飲食小貼士
中大醫學院指出,胃癌是全球第五常見癌症,亦是香港第六大癌症,每年新症接近1,000宗。而引致胃癌的因素有很多,有早期研究發現,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可能增加患胃癌的機會。幽門螺旋菌感染雖然是胃癌的主要風險因素,但其實只有1至3%感染者會患上胃癌。除了幽門螺旋菌,其他存在於胃部的微生物群會否引致腫瘤,醫學界一直未有答案。
咽峽炎鏈球菌或是新「胃癌致病菌」
為此,中大研究團隊進行相關研究,分析患有胃炎、胃癌前期病變(包括萎縮性胃炎和腸上皮化生)及胃癌患者的胃部微生物群,發現患者的胃黏膜有五種口腔病原體大量存在,包括咽峽炎鏈球菌。咽峽炎鏈球菌主要存在於口腔、鼻咽、胃腸道和陰道,可以進入體內所有無菌部位,引起侵襲性感染。研究人員表示,咽峽炎鏈球菌或是新的「胃癌致病菌」。
「通過分析了不同人類群組的數據,發現萎縮性胃炎、腸化生和胃癌患者有大量咽峽炎鏈球菌,確立了咽峽炎鏈球菌的致癌機制。」中文大學醫學院卓敏內科及藥物治療學講座教授、中大消化疾病研究所所長于君
咽峽炎鏈球菌誘發胃炎促使癌症發展
研究團隊利用小鼠進行實驗,結果發現感染咽峽炎鏈球菌的小鼠很快就會出現急性胃炎,然後發展成慢性發炎、萎縮、黏液化生和非典型增生等情況,證實此細菌可誘發胃癌的出現及生長。研究人員解釋,咽峽炎鏈球菌的表面蛋白 TMPC 與胃部的上皮細胞受體ANXA2產生直接相互作用,使咽峽炎鏈球菌可以在胃黏膜中定植,並啟動MAPK信號通路促使癌變。
「下一步將研究此菌作為治療靶點,透過抑制此菌減低胃炎及胃癌風險。」于君教授
咽峽炎鏈球菌常見於牙周病等口腔疾病
參與研究的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榮休講座教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李光前醫學院院長及高級副校長(健康與生命科學)沈祖堯表示,大眾普遍認識的胃癌風險因素是感染幽門螺旋菌和家族遺傳,但是次研究為理解胃癌發病機制開拓了全新方向;咽峽炎鏈球菌常見於牙周病等口腔疾病,保持口腔清潔或可預防。同時值得關注的是,幽門螺旋菌感染者患胃癌風險是常人的2至3倍,值倘若同時感染咽峽炎鏈球菌和幽門螺旋菌,料患胃癌風險會再增加2至3倍。
胃癌的高危因素包括幽門螺旋菌感染、胃癌的癌前病變或遺傳因素等。早期胃癌患者沒有特定的症狀,它跟其他良性的胃部疾病(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或其他功能性胃腸病)的症狀相似,如:上腹疼痛、脹氣、食慾不振、黑便等。晚期胃癌患者可能會體重減輕、食慾喪失、疲倦、吞嚥困難、持續嘔吐、大量腹水等較嚴重症狀。胃癌的診斷,主要靠胃鏡及活檢組織病理檢查。
防癌飲食小貼士
多吃新鮮蔬果
- 十字科類蔬菜(例如西蘭花、白菜、椰菜花、芥蘭等)含抗癌物質,有助分解體內致癌物質;
- 含豐富胡蘿蔔素的蔬果(例如紅蘿蔔、芒果、木瓜等)有助加強身體的抵抗能力,直接減低患癌的機會。
- 含豐富維他命C的食物(例如橙、西柚、士多啤梨等)有抗氧化功能,可減低患上胃癌的機會。
少吃高鹽食物
- 醃製、燻烤類食物(例如臘腸、鹹蛋、香腸、火腿、煙肉、鹹魚等),製作過程中形成致癌化合物。
- 油炸食物,油炸過程中會產生自由基,減低體內組織的氧含量,破壞身體的組織。
注意個人衛生
- 多洗手及避免接觸排泄物或嘔吐物,避免感染幽門螺旋桿菌
定期檢查
- 如果家族有近親曾患上胃癌,建議40歲以上人士每年定期接受胃鏡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