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眠習慣人人不同,有些人喜歡播著音樂、有些人喜歡開著小燈,但原來睡眠時被微弱燈光照射,會有機會引發抑鬱症。
日本奈良縣立醫科大學(Nara Medical University)醫學院社區衛生與流行病學系教授大林賢史(Kenji Obayashi),針對睡眠與環境光度進行了一項研究。
研究團隊對 863 名日本老年人的睡房測量夜間光度,方法是在每個床位的床頭上方,安裝兩個天花板測光儀,並測量兩個晚上,以盡可能準確接近受測者睡覺時接觸到的光線。然後,研究人員記錄了實驗對象的睡眠數據,及實驗對象的心理狀況,特別是抑鬱症相關的症狀。
研究期間,有 73 人出現了抑鬱徵狀,研究團隊發現這與夜間環境光度有關。研究結果顯示接觸超過 5 lx 光度(lx,Lux,勒克斯,光的量度單位)的人,比睡於完全黑暗房間的人更容易出現抑鬱徵狀。惟研究並未顯示人類需要維持這種環境多久,才會出現這種現象。但之前在對倉鼠的實驗中,將光度設定為 5 lx,維持了 4 週就出現這種結果。
大林教授解釋,這可能與睡眠障礙有關。在夜晚接觸光線的人,可能會影響體內的生理時鐘,減弱褪黑激素的分泌。褪黑激素是一種促進在黑暗中睡眠的荷爾蒙,讓人們更容易入睡。研究結果顯示在完全黑暗的環境中睡眠,對睡眠品質和心理健康都有所幫助。
大林教授表示:「在夜晚保持睡房黑暗,可能是一種預防抑鬱症的新方法。」雖然這項研究的對象是老年人,但大林教授警告,這種影響對年輕人更為明顯,他們的眼睛更敏感,能接受更多光線。他表示:「70 歲的老年人接受光線的能力是青少年的五分之一。」,因此,不論你的年紀多大,在睡眠時盡可能關閉光源都是好主意。
Source: Oxford Academic,Time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