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清職業】心理醫生不是「醫生」?臨床心理學與精神科有何分別?

專科資訊 - 精神及心理科

12,398

常說有心理疾病就要去看心理醫生,但事實上根本沒有「心理醫生」這項專業。臨床心理學又跟精神科又甚麼分別?生病時又應尋求何人的幫助呢?

一般人們說的心理醫生,其實指的是「臨床心理學家」(clinical psychologist),臨床心理學是應用心理學的其中一種,主要是針對病人的心理困擾疾病作出了解、預防,並以心理測量工具及心理治療作為作為診斷及治療的方法。因此,臨床心理學家並非是醫學院的畢業生,心理學亦不是一項醫學專科,固「臨床心理學家」與「醫生」是有所分別。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而「精神科醫生」(Psychiatrist)則需畢業於醫學院之下的精神科專科,主要是治療與預防有關心智及精神疾病的問題,以醫療角度全面評估病人之身心機能狀況,較側重藥物治療,令患者腦部的化學機能回復正常,並需撰寫精神科醫療報告。

「臨床心理學家」與「精神科醫生」最大亦是最簡單的分別就是,精神科醫生具有處方藥物的權力,而臨床心理學家則不能。另外,臨床心理學家亦較著重於心理、認知及行為治療,主要是運用心理學及精神病理學的理論,協助病人調節情緒、改變不適當的認知、思考習慣及人際互動等,並重整正面的情緒健康和行為改變為目標。

心理治療的目標包括幫助當事人改變對事物的觀點、感受及情緒反應,提高個人的適應能力及消除心理困擾。心理治療的方法有很多種,例如家庭治療、小組治療、遊戲治療、認知治療、行為治療及心理分析治療等。

  • 焦慮症|本地研究:近7%青少年患有焦慮症。一文教你分辨「焦慮症」與「一般情緒」

  • 在治療上,臨床心理學家與精神科醫生很多時候都要相互合作,因應個案的情況,以雙方的治療彼此配合。就以抑鬱症為例,在心理治療上,臨床研究顯示,「認知行為治療法」及「人際關係治療法」都能有效地幫助患上輕度至中度抑鬱症的兒童及青少年,協助他們如何面對及處理困擾的難題。而一些患有嚴重抑鬱的個案,可能需接受精神科醫生的專業評估及治療,透過服用適當的抗抑鬱藥,舒緩情緒。

    Photo from Shutterstock

    而兩者也可以同時進行,對病人採取合併治療。臨床研究顯示,患有抑鬱症的兒童或青少年若同時接受 「認知行為治療法」、「人際關係治療法」及藥物治療,更能有效地幫助他們緩和抑鬱的感覺。由此可見,臨床心理學與精神科在治療上,其實是相輔相成,互相配合,更能達至最佳的治療效果。

    Source by JMHF醫院管理局社會福利署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