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在2016年3月28日發生一起震驚社會的慘案,暱稱「小燈泡」的3歲女童被凶嫌王景玉持菜刀當街砍殺、身首異處。案件日前(1月29日)更審,王景玉提出「我有精神疾病符合減刑規定」,加深大眾對精神病的誤解。
一直以來,社會都對「精神病」噤若寒蟬,視若無睹,忽略了它的普遍性;亦有許多人諱疾忌醫,混淆不同病症,錯失最佳的治療時機。其實,精神病跟其他疾病一樣,越早發覺,康復的機會就越大。接下來的5篇文章會為大家介紹常見的精神病,希望大家正視精神健康,多點認識、多點包容、多點關愛,共建多元和諧的社會。
首先,來認識甚麼是精神病(Psychosis)。
精神病是個統稱,泛指一切影響精神狀態的疾病。輕微的患者仍能辨別幻覺與現實,可以照顧自已的起居生活;嚴重的患者則與現實脫節,失去在社會生活的適應能力。醫管局最新資訊顯示,精神科門診在2018年全年共有46,425個預約新症。
精神病包括的病症非常多:
重性精神病 (Severe Mental Disorder)
- 精神分裂症
- 情感性精神障礙(包括躁狂症、抑鬱症、 躁狂抑鬱症)
輕性精神病(神經官能症 Neurosis Disorder)
- 神經衰弱
- 失憶症
- 焦慮症
- 恐怖症
- 強逼症
青少年精神病
- 自閉症
- 過度活躍症
此外,腦創傷所致精神障礙、酒精中毒或海洛因成癮所致精神障礙、癲癎性精神障礙、精神發育遲滯、人格障礙、性心理障礙、老年痴呆等,都屬於精神病的範圍。
為甚麼會患上精神病?
內在因素、外界壓力都會透發精神病。
- 「內在因素」主要受遺傳基因影響;
- 「外界壓力」主要來自生活中各種令人傷心及精神耗損的事,例如童年時受虐待、失戀、失業、工作及家庭負擔。
過度壓力會引致體內產生過量的「壓力荷爾蒙」 (包括皮質醇 Cortisol) ,從而損害腦部,其他外界壓力可以是有毒的化學物質 (例如酒精、毒品) ,或者直接的大腦創傷 (例如中風、頭部創傷) 。大腦功能受損會產生各種病徵,包括認知功能、思想、情緒、感官、行為、生理功能 (如睡眠、食慾) 的異常,並影響一個人在生活上各方面的表現。
精神病可以治癒嗎?
精神科治療主要分為「藥物治療」及「非藥物治療」。
- 「藥物治療」
是透過平衡腦部裡傳遞訊息的化學物質,例如抗思覺失調的藥物,主要是透過調節腦內一種名為「多巴胺」的化學物質,從而抑制妄想的出現。一些藥物甚至可以促進腦部受損部位的修復,例如抗抑鬱藥一方面加強腦細胞之間「血清素」的傳送,另一方面促進腦部產生一種名為「BDNF」 的腦神經生長因子,從而促進受損的腦部區域康復。 - 「非藥物治療」
包括各種的心理治療及精神科復康訓練。1.心理治療:幫助病人改變自己的思想及行為模式,例如在抑鬱症中,認知行為治療是透過一位治療師引導病人,令他嘗試改變現有的負面思考及消極的行為模式,從而改善情緒。2.精神科復康訓練:會透過安排病人做一份與其能力相符的工作,以維持他對工作的動力以及工作技巧的掌握,並讓患者重拾在日常生活及工作所需要的相處技巧。
無可否認,某些涉及暴力事件發生的人是精神病患者,但只是部份精神病病患者在病發時的行為表現,不是所有精神病人都有暴力傾向的。
Source:
GovHK 香港政府一站通:照顧精神病康復者 Better Health Channel NHS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