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約有2.4億人患上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是常見的關節炎(arthritis)疾病,常見於手、膝蓋和腳,可以引致長者下肢殘疾(lower extremity disability)。骨關節炎僅次於糖尿病,是第2大常見的與殘疾相關疾病。遇上痛症,應該盡早求醫。醫生表示疼痛程度不一定能反映病情嚴重程度,只能透過檢查和X光檢查結果來確認。關節炎是可以治療的,患者不可能完全感到無痛,但可以靠控制病情來減輕痛楚。
誰較容易患上關節炎?
50歲以上人士較容易患上症狀性關節炎,當中女性患病機會比男性大。風險因素也包括年齡、體重、關節鬆緊,當女性停經後雌激素減少,也會讓關節炎惡化。
如何減低風險?
保持合適的體重是好的開始,因為過重會為關節造成壓力,關節炎患者也可以透過鍛煉身體,增強肌肉,去保持姿勢挺直,減低對關節造成傷害。一些運動例如游泳散步及瑜伽也較適合患者。
如何診斷?
與類風濕性關節炎相比,骨關節炎是一個機械化問題,主要症狀是手腳或頸部暫時持續少於20分鐘僵硬。例如坐在椅子上一段長時間後起來,患者會感到頸部僵硬或臀部酸痛。痛楚隨着時間日益嚴重,站立或移動關節會更大機會出現症狀。
治療方法
局部非甾體乳膏(Topical 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creams)(NSAIDs)有助緩解痛楚,副作用較口服的NSAIDs少。假如患者多個關節也患上關節炎,口服藥物也許比較有效。這些藥物如Aleve®跟ibuprofen需要由醫生監察,以避免長期副作用,包括腎臟和肝臟問題、血壓升高等問題。假如患者不能服用NSAIDs,也有一些處方藥物例如 duloxetine (Cymbalta®)也可減輕痛楚。
某些病人需要注射透明質酸或類固醇,但是必須隔至少6至8個月進行一次。物理治療也是一個好選擇,治療師可以了解病人身體機能,提供合適的練習。
Source:clevelandclinic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