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的頸部也有四條幼細但很重要的血管,大約兩成由心臟泵出的血液都經由它們供應腦部使用。這些血管可隨著年紀漸長而出現收窄,帶來中風的風險,惟頸動脈收窄很多時也未必會引起明顯徵兆,部分人則可能有一些不易察覺的症狀,如暈眩、頭痛,又或是一些小中風的情況。所謂的小中風的症狀,其實是指腦神經細胞短時間內缺乏血液供應,而導致出現短暫的病徵,包括單邊眼睛一黑,短暫性的昏眩、半身無力、口齒不清及嘴歪流口水等,就算過後恢復正常也不能疏忽這些難以察覺的病徵但其實是十分重要的警號,因為患者出現嚴重中風的風險相當的高。
頸動脈收窄可引致中風
根據過去的調查,七十歲以上的人士,約10%至20%可能有比較嚴重的頸動脈收窄問題。頸動脈收窄的最大威脅是帶來中風的風險,原因是血管收窄多源於脂肪及膽固醇等積聚,並形成粥樣斑塊,當斑塊脫落時便會跟隨血液沖上大腦,堵塞腦內血管便會引發缺血性中風。而已經出現症狀的患者,中風風險會更高。
由頸動脈收窄引起的中風,嚴重程度要視乎血塊的大小、堵塞的位置等而定,而即使小血塊未有引起嚴重中風及相關併發症,但也可堵塞微絲血管及影響部分腦細胞的血流供應,可增加日後患上血管性認知障礙(即腦退化)的機會。
中風,及早預防最重要!
大部份相對輕微的個案,可以考慮改善生活習慣,例如控制飲食和戒煙等,再配合藥物治療去減低中風機會。對於頸動脈收窄嚴重並出現症狀的病人,值得接受預防性手術擴濶及穩定血管,以降低中風的風險。
治療方法
過去會以開放式手術進行,而近十年走向微創發展,以導管方式,在收窄位置打開氣囊及放置支架,藉以擴闊血管通道。導管手術的好處是復完較快,並可於多條血管進行,可以一次處理多個收窄位置,又可以一併處理其他顱內血管問題,更適合一些放療後出現纖維化而不宜開刀的病人使用。
Text by 黃秉康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