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下,市民外出時都戴上口罩,不過近日不少人到郊外時會除下口罩,如果附近有人「咳嗽」,產生的飛沬有機會漂到1米外。美國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Florida Atlantic University)最新一項研究發現,咳嗽時產生的飛沬最遠可飛達2.7米外。
研究人員於上月底進行實驗室模擬實驗,用氣泵模擬「咳嗽」,再以綠色激光顯現煙霧,測試噴出的飛沬在無風及逆風等環境下的傳播距離及速度。實驗中可見,咳嗽及打噴嚏的飛沬粒徑大小由5微米至500微米不等,而較大的可能在噴射較短距離後就墮地,而飛沬最遠可飛達2.7米外。
負責實驗的海洋與機械工程系教授Manhar Dhanak博士及助理教授Siddhartha Verma,接受美國有線新聞網路CNN訪問時再進行多一次實驗。
據CNN最近影片可見,假人嘴巴模擬咳嗽,可以看到飛沫往各方向四散,立即傳至約0.9米;但到處四散,5秒後漂至1.8米;僅10秒,飛沬就已經噴射到2.7米外;在30至40秒之間,最遠可漂到3.7米。飛沬噴射的距離較 官方的1.8米社交距離遠。而最長會停留在空氣中長約3分鐘之久。
當記者為假人戴上口罩後,雖然飛沬仍可在空氣中飄浮,但傳播的距離大減。Dhanak博士認為,市民的社交距離應該愈遠愈好。
佛羅里達大西洋大學工程與電腦科學學院院長Stella Batalama表示,這個實驗有助進一步了解疾病如何透過氣霧傳播,「它突顯了為甚麼在公共場合或外出時,掩口咳嗽和打噴嚏,以及戴上口罩是多麼重要」。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