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情書》X《大開眼界》|黃瑋妍醫生

精神科(醫生博客)

2,189

疫情第三波後戲院重開,得到岩井俊二《最後的情書》。有幾多中年人哭得稀巴爛地離場呢?即使不在臉上流,也在每一下嘆息之中靜靜的飲泣。我看到的,是導演的一個問題:你真的愛我嗎?

人從小,心靈成長渴望著無條件的愛。幸運的,從舆父母關係中可經歷到,長大後無論自我價值、人際關係及整體身心健康也能發展得較健全。相反,沒這麼幸運的小孩,會帶著「我不值得被愛」、「我不足夠」等負面基本模式(negative schema)來活。很多抑鬱症、焦慮症及邊緣人格障礙的患者也有這共同特徵。

Photo from Google

即使沒有精神病患,成長不是這麼不幸的你跟我,也總會想過,「你真的愛我嗎?」(除非你是天生自大狂)。《最後的情書》裡有無限的遺憾,滿目瘡痍,怎樣也躲不過歲月的殘酷。不僅是各位男神女神的老態、潦倒、東歪西倒的校園,一大堆浪費了的生命。換來的只有跟逝者女兒的通信、一堆相片,遺照面前的一注香, 隱晦的英文堂。今次沒有中山美穗向雪山大叫的解脱,人大(老)了,只剩握手。岩井俊二對觀眾這般殘忍,你,還愛他嗎?主角沒了外表、沒了成就、沒了忠誠,最後沒了生命,你,還愛他/她嗎?

我感激演員們及導演的勇氣,敢問觀眾這些問題。(Richard Linklater 於 Boyhood 的 Ethan Hawke 及 Before Midnight 的 Julie Delpy 也在問同一問題)當松隆子寫著:「都一把年紀了,還開甚麼玩笑」時,有幾多前少男少女心裡面叫喊著:「不要這樣說!你仍很可愛啊!」又有幾多個可對自己坦白,承認原來只喜歡某狀態的他/她呢?

看過電影,不知怎的想起陳奕迅的《大開眼界》。所有人都希望被看見,被全然的接納。成長中受過傷的病者,對他人的依附充滿矛盾,若即若離。《大開眼界》的歌詞對他們的內心世界形容得很貼切,但外界看到的往往只是他們的行為問題。他們心理治療的過程通常也漫長及充滿挑戰,對治療師的態度亦是「如果我露出斑點滿身,可馬上轉身」。但最終的渴求,和所有人一樣,也是希望最真實的自己「願赤裸相對時,能夠不傷你」。

  • 醫思直說丨關於「認知障礙」,你真的認識嗎?樂芷穎醫生告訴你需要知道的認知障礙5件事

  • Text by 黃瑋妍醫生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