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突然出現異象切勿忽視。日前台灣一名耳鼻喉科醫生分享了一宗個案,指一名男子因下巴長期感到刺痛,本以為是蛀牙,惟拔了牙仍得不到改善。最後轉至耳鼻喉科,才發現確診第3期鼻咽癌。
台灣耳鼻喉科醫生吳昭寬在電視節目中分享病例,一名50歲男子3個月來下巴變得十分敏感,且經常不自覺地抽痛,以為是蛀牙問題,所以拔除4顆牙,但仍未解決疼痛問題,故被轉介至耳鼻喉科。
男子的妻子表示,丈夫上次發作時一直抵著嘴巴,當她輕摸丈夫的臉時,他會痛到跳起來。男患者亦指,只要把食物放進嘴巴準備咀嚼時就會作痛,如有萬支針不斷在刺他。
經過內窺鏡檢查,醫生發現達鼻咽處時,被一個大肉團堵住,切片檢查後診斷為鼻咽癌3期,且情況較特殊,屬於「膜下鼻咽癌」,癌細胞往顱底方向擴散,壓逼到管控下巴的三叉神經線,所以只要受刺激、輕碰就會劇痛。男患者在接受化療後腫瘤消退,但由於神經線已被破壞,下巴不時仍會抽痛。
認識鼻咽癌
據香港癌症中心統計資料顯示,鼻咽癌患者以男性為主,同時亦是本港年青男士(20至44歲)最常見的癌症,患者數量則以40至60歲的男性為最高。
根據本港耳鼻喉科專科何的煒醫生的博客,有4類人士㦬患鼻咽癌機率比常人高(非所有相關人士一定會患癌),包括,有家族遺傳、有Epstein Barr virus 基因人士(EB病毒)、常吃醃製食物人士及吸煙人士。
何醫生指出,八成鼻咽癌病人在發病時,已經屬於第三/第四期(即晚期)癌症。5年存活率(即5年後這位病人仍然生存的機率)低於7成。鼻咽的位置比較隱藏,處於整個頭顱的中心點,即使有癌症長出來也不會輕易被發現。
鼻咽癌病徵可以分為4大類別:
鼻子:鼻塞、流鼻血、鼻水帶血、鼻水倒流。
耳朵:聽力下降、耳漲、耳鳴、耳痛。
頭面:複視、說話模糊、面部麻痹。
頸淋巴:頸部淋巴腫脹。
檢查方法
以鼻咽喉內窺鏡檢查並抽取組織化驗,是診斷鼻咽癌的指標。有其他方法如電腦掃描、磁力共振、抽血化驗、超聲波抽針等,都可以幫助及早斷症。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