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出血是牙周病的早期症狀,但哪類人較容易患上牙周病?到底又是甚原因造成牙周病?Medical Inspire 請到港大牙醫學院牙周病學曾耀祥醫生為大家講解牙周病成因及預防方法。
牙菌膜積聚令牙肉發炎
曾醫生表示,許多人會誤以為刷牙流牙血是因為刷牙時弄傷了牙肉,或者以為與「熱氣」有關。但其實大部份流牙血的原因,都是因為牙菌膜積聚在牙齒的表面,令到附近牙肉發炎所致。「當我們刷牙時觸碰到牙肉便會因而流血,若然沒有及時處理,情況便會惡化。」
一旦牙菌膜積聚在牙齒表面,就會令附近的牙肉發炎,從而令到有牙周病的問題出現。求診時牙醫一般會先為患者區分不同程度的牙周病,如情況輕微,就會稱之為「牙齦炎」。但如果情況嚴重,就會被劃分為「牙周炎」。曾醫生續指,牙齦炎的病徵一般會比較輕微,例如是有口氣、牙肉紅腫、刷牙流牙血等等。
但當到達牙周炎的階段,病人的牙齒變得疏落,進食時食物會經常卡在牙縫。而且由於牙肉萎縮的情況已經出現,牙齒在外觀上會顯得更長。加上牙骨作為支撐牙齒的重要部份,當它的支撐越來越小,牙齒便會開始鬆脫而導致進食時感到不適或疼痛。
「牙齒便會開始鬆脫最嚴重的情況,會令到牙骨完全萎縮、甚至消失最終牙齒便會隨之脫落。」
高風險人士及預防方法
不同的人患上牙周病的風險會有所差別,但曾醫生指有幾類人士要特別留意。「長期吸煙的人士、以及患有糖尿病且病情控制欠佳的人。另外,有親人已經診斷出患有嚴重牙周病的人,該些人士患上牙周病的風險亦相對較高。」
曾醫生重申,要預防牙周病,首先要學習正確清潔牙齒的方法,包括用牙刷、牙線或牙縫刷去清潔牙縫。另外亦要定期檢查牙肉,即作牙周的檢查。當發現有牙周病問題,牙醫會根據檢查結果建議病人接受適當的治療。
處理牙周病的真正目的在於消炎,即幫助病人減輕牙肉發炎的情況。至於處理過後是否代表痊癒,曾醫生解釋,需視乎牙肉的情況比起治療前有沒有改善。如果診斷病人的牙肉狀況尚算健康,便屬於情況穩定,但曾醫生強調,這並非痊癒。
「因為有部份人會誤解了痊癒的意思,以為是指牙肉可以回復正常健康水平,但牙肉、牙骨一旦發炎而萎縮消失,是不可逆轉的。」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