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不少上班族都加入帶午飯的行列,減低用膳感染風險。近日消委會搜羅市面上燜燒壺及保温飯壺進行保温效能測試。測試結果發現,燜燒壺全數通過相關保温效能測試,但保温飯壺的保温表現則較遜色;當中「Pole Bear」及「Topvalu」的保溫飯壺,6小時保溫效能更低於50度。消委會發現,食物壺的售價與質素沒有必然關係,如最便宜的大福田燜燒壺,6小時保溫效能達70.6度,相比評分最高的膳魔師燜燒罐便宜298元。
消委會今次測試的包括8款燜燒壺(即中間沒有間隔),和7款保溫飯壺(中間有間隔)。聲稱的容量由最少550毫升至最高840毫升,適合正常食量的人士使用。8款燜燒壺樣本的售價由$130至$449,而7款保溫飯壺中,5款為2層及2款為3層,每套售價由$169至$468。
8款燜燒壺樣本均符合保溫標準
消委會指,8款燜燒壺樣本於盛載熱水6小時後,量得的溫度由76.4℃至63.6℃,符合歐洲標準對該等容量(由601毫升至800毫升)的相關要求(高於62℃)。不過測試結果顯示,8小時及12小時後量得的溫度範圍分別由72.3°C至58.6°C及 65.6°C至48.6°C,反映保溫效能隨存放時間而下降。保溫效能較佳的仍然是「膳魔師」,而「Pole Bear」則較遜色。
保溫效能較佳為「膳魔師」「Pole Bear」最差
「膳魔師」的高真空不銹鋼食物罐6小時保溫效能達76.4度,12小時保溫效能仍能維持65.6度。「Topvalu」保溫食物瓶(白色)評分則最低,其上下隔層6小時保溫效能,分別得40.3及47.9度,而12小時保溫效能剩下29.6及33.2度。Pole Bear不銹鋼真空保溫飯壺,6小時保溫效能亦不足50度。
此外,7款保溫飯壺樣本中,有2款保溫飯壺上下兩層的樣本,在6小時後未達歐洲標準對相關容量(由201毫升至400毫升)的相關要求(高於50℃)。包括「Pole Bear」不銹鋼真空保溫飯壺以及「Topvalu」保溫食物瓶。而2層保溫飯壺中只有「小牛角」、「三光牌」及「虎牌」3款樣本的下層容器載熱水6小時後的溫度能高於標準的50°C。
消委會亦有對比產品的容量,根據歐洲標準,食物壺的容量是指注水至產品蓋下10毫米的容量,確保加蓋後不會有水溢出,亦避免密封膠圈部分接觸食物。但消委會量度15款樣本的實際容量,發現有14款少於聲稱的容量。「Pole Bear」的不銹鋼真空保溫飯壺為最差,聲稱產品容量達700毫升,但實際容量少30.6%,僅得486毫升。
至於其他測試,包括穩定程度、氣味測試、塑化劑及塑膠的雜質釋出量及不銹鋼重金屬釋出量等,全部樣本均符合標準。
消委會建議壺內食物6小時內盡快食用
消委會提醒,燜燒壺只有保溫功能,而非用作煮食,要謹記燜煮前應先將生鮮食材煮熟,才放入壺內繼續燜焗至入味及變軟。熱湯或食物應加在壺蓋下1至2厘米,確保加蓋後不會溢出熱湯而導致燙傷,也可避免密封膠圈長時間接觸食物。清洗時,不應使用漂白劑或含氯成分的洗潔劑清洗,避免氯化物損壞不銹鋼表面。而壺內食物應保持在60℃以上,以免滋生細菌,故建議在6小時內盡快食用。即使未能1次吃完,也不應保留稍後再吃,以避免食物安全風險。
Source:消委會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