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今日(28日)發表最新的研究成果,指成功以檢測糞便的細菌基因(M3基因)偵測大腸癌,為全球首創透過驗糞便細菌基因檢測大腸癌的嶄新方法,該方法屬非入侵性方式,靈敏度高達94%,可媲美入侵性的大腸鏡檢查。有關研究已刊於國際醫學期刊《Gut》。
現有檢測方法存侷限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其致命率更在眾多癌症之中名列第二。現時坊間較常用的大腸癌篩查工具為大便隱血測試(Faecal immunochemical test),惟其偵測早期大腸癌的靈敏度只有約50%,更無法測出大腸瘜肉,更有嚴重假陰性的漏洞,故效率有限。此外,大部分大腸癌均由大腸瘜肉演變而成,大腸瘜肉患者亦有一定的復發風險,故尋求有效預測瘜肉復發的方法極其重要——不僅有助及早切除瘜肉避免演化為癌症,亦可及早發現大腸癌、趁早醫治。
全球首創糞便細菌基因檢測方法
研究團隊利用宏基因大數據,成功從超過1,100名癌症患者的糞便樣本,當中包括大腸癌或大腸瘜肉患者。團隊成功以此識別出一組共四種特定的細菌基因——M3,研究證實通過檢驗糞中的M3基因作為非入侵性檢測大腸癌的方法,其靈敏度高達94%。至於現有常用、同屬非入侵性篩查的「大便隱血測試」,若用於偵測早期大腸癌和大腸瘜肉,其靈敏度僅50%和不足10%。
中大醫學院表示,有關的研究成果有助解決現時「大便隱血測試」未能有效偵測瘜肉復發的不足,有助更準確地找出需接受大腸鏡檢查的高危患者,減少「非必要」的入侵性檢查(如大腸鏡)所產生的潛在風險。
中大醫學院院長兼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主任陳家亮教授解釋,要應用此方法只需在家中採集少量糞便樣本,即可進行M3檢測,可撇除傳統大腸鏡檢查所需的事前步驟(如預先清理大腸),有望提高大眾對大腸癌篩查的接受程度。
Source:CUHK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