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不順】廣東女子患便秘服用2年「腸清茶」致腸道發黑 醫生:增加患腸腫瘤風險

醫療頭條

1,472

廣東台《觸電新聞》周二(2日)報道,廣東梅州56歲黃姓女子經常腹脹及便秘,後來聽旁人介紹購買一種名為「腸清茶」的即沖式飲品服用,起初效果相當顯著,惟一停止服用即出現反彈,不過她仍持續服用逾2年;近日她前往梅州市人民醫院檢查腸鏡,竟被診斷出患「結腸黑變病」,大腸內壁竟佈滿豹紋狀黑斑。梅州市人民醫院胃腸一科主任醫生李恩指出,「宿便」不屬於醫學概念,市面上的「排宿便」產品多含瀉藥,濫用易導致患結腸黑變病,增加患腸腫瘤風險。

黃女經常腹脹及便秘,後來購買一種名為「腸清茶」的即沖式飲品服用,起初效果相當顯著,惟一停止服用即出現反彈。(微博影片截圖)
黃女長期飲用「腸清茶」,致使大腸發黑。(微博影片截圖)

無獨有偶,福建福州一名林姓女子亦因便秘而服用「腸清茶」,希望改善通便問題,雖然起初效果十分顯著,令她半日內如廁6次;後來林女又聽聞喝這種茶能防治黃褐斑及減肥,她便決定繼續服用,見效果減弱後更加大用量。在3年時間內,她從每天喝1包加大至喝4包,惟便秘問題依然嚴重,才赴醫院就診。

李恩醫生指出,「宿便」不屬於醫學概念,市面上的「排宿便」產品多含瀉藥,濫用易導致患結腸黑變病,增加患腸腫瘤風險。(微博影片截圖)

林女其後接受腸鏡檢查,發現原本應該光澤紅潤的大腸內壁上,佈滿了豹紋狀黑斑,密密麻麻連成一片,綿延整條腸道(人的大腸長約1至1.5米)。福建省立醫院消化內科主任醫師林志輝醫生指出,這是典型的結腸黑變病,連續服用蒽醌類(Anthraquinone)瀉藥,只需2至3年就足以導致該病,因此萬不可長期頻繁飲用。

認識便秘

每個人的大便習慣都不相同,每天一、二次或隔兩天才有一次大便,都可算正常;只有當糞便的量過少,既硬且乾,不容易排出,或隔多天才有一次大便,才算是便秘。

要了解自己的排便和身體狀況,可以透過觀察糞便的軟硬或排便時的順暢度而知,布里斯托糞便分類法(Bristol stool form scale)這種分類法則將糞便分成7種型,分別是:

  • 治癌新希望|李嘉誠基金會捐贈 「Histotripsy 2.0」系統,助力中大無創治療肝癌!運抵香港90日,已成功為30名肝癌病患治療

  • 第一型:排出顆粒、分離的糞便

    第二型:凹凸不平的腸形

    第三型:香腸形狀但表面龜裂不平滑

    第四型:表面平滑的腸形

    第五型:塊狀、光滑的糞便

    第六型:邊緣粗糙、糊狀的糞便

    第七型:糞便呈水狀且不成形

    (Photo from Google)

    便秘時較常會出現第一和第二種型;第三型和第四型是理想的便形,尤其第四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狀;肚瀉時則會出現第六、第七種型。

    便秘的成因

    若突然發生便秘,應留意身體是否同時出現嚴重警號,如大便帶血、肚痛、嘔吐、發燒、體重下降等,如有的話應立即找醫生進行檢查,以確定便秘的形成是否由嚴重的腸道疾病引起。類似症狀常發生於腸癌、腸塞、直腸炎或巨結腸病、脊椎神經病等人士身上。

    腸癌有便秘這個徵狀,是基於腸道被腫瘤阻塞。至於腸塞,可能因之前接受過腸道手術,引致腸壁互相出現黏合,小腸氣也可造成腸塞。腸塞患者,除了會便秘外,還有輕微的肚痛、嘔吐、食慾不振,此等病徵來得較急,通常於2至3日內發生。

    便秘的另一個成因是功能性障礙,跟 3 個「不足」有關,包括:攝取纖維不足、水份不足和運動量不足。前兩者容易理解,而運動量不足並非指一般都市人欠缺運動,實質指需要長期臥床的患者,他們因身體無法郁動,排便出現困難,容易發生便秘。

    除了一些病理成因,心理因素亦可觸發便秘。舉例說,有些人習慣於家中洗手間排便,當處身在公眾地方時,可能擔心公廁不清潔,就算有便意時也無法排便。生活方式未能配合,以致未能在有便意時立即如廁,如剛轉換了一份新工作,若然工作期間要緊守崗位及不方便上廁所,久而久之會養成強忍大小便的習慣。

    如何改善便秘問題?

    1. 作息定時。每天有適量的運動。保持心情輕鬆。
    2. 飲適量流質,例如開水、清湯、果汁、奶品等。
    3. 多吃蔬菜或有穀皮之食品,例如全麥麵包。
    4. 多吃生果,尤其是西瓜、桃子等含多水份的生果。
    5. 養成定時大便的習慣。
    6. 輕瀉劑只可收一時之效,但解決便秘後便應停止使用。

    資料來源:搜狐網新浪新聞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