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醫學論文檔案網(MedRxiv)本月9日刊登了一項研究,比較接種第二劑牛津/阿斯利康( Oxford/AstraZeneca)疫苗及輝瑞BioNTech疫苗後的刺突蛋白抗體(anti-Spike protein)水平,結果發現後者明顯比前者較高,惟兩種疫苗的抗體水平均會以相似速度隨時間下降。研究人員指出,接種牛津疫苗人士出現突破性感染(breakthrough infection)的風險較輝瑞疫苗高,並建議老年人、高危群組及第一劑選擇注射牛津疫苗的人應優先接種加強劑。
有關研究利用「Elecsys 抗S 電化學發光免疫測定法」(Elecsys anti-S electro-chemiluminescent immunoassays)及「羅氏診斷」(Roche Diagnostics)來測量刺突蛋白(anti-Spike protein)的抗體濃度,受試者一共8,858人,其中5,549人接種了第二劑牛津疫苗,3,205人接種了第二劑輝瑞疫苗。結果顯示,接種第二劑輝瑞疫苗第三周後,其平均抗體水平為9,039 U/mL(即每毫升9,039單位),而牛津疫苗則為1,025 U/mL(即每毫升1,025單位),反映兩種疫苗的抗體水平均會以相似速度隨時間下降。
研究人員又發現,刺突蛋白的抗體濃度只要有500 U/mL(即每毫升500單位)或以上,便可減少突破性感染近四成(Hazard Ratio [HR] 0.62 = risk reduced by 38%)。而第二針注射牛津及復必泰疫苗後,分別需要96日(約3個月)及257日(約8個月半)令抗體濃度減少至500 U/mL 以下。
研究人員表示,過往專家並不清楚抗體水平要多少才有足夠保護力,只相信這越高越好;而相比起測量中和抗體水平,測量刺突蛋白抗體濃度的方法不僅成本更低,速度亦更快。而更重要的是,這項研究間接表明,即使面對更具傳染性的Delta變種病毒,刺突蛋白抗體濃度的水平為500 U/ml 便代表有足夠的保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