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動畫《盜夢偵探》(Paprika),描述一種機器,能夠進入人類夢境,並藉此探索他們的內心,相關的故事元素在另一套荷李活電影《潛行凶間》(Inception)也有提及。電影與動畫中想像的夢境探究技術對於我們來說似乎相當遙遠,然而目前來自法國、德國、荷蘭和美國四個地區的聯合研究,就嘗試為研究夢境踏出一步,他們將會嘗試透過聯絡正處於睡眠狀態的受驗者,達成雙向溝通,觀察對方能否與清醒的人對答。相關的研究於2021年2月18日刊登於科學期刊《當代生物學》 (Current Biology)上並已獲同行審批。
夢境是甚麼?
夢的本質暫時沒有定案,但根據著名奧地利心理學家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的說法,夢是潛意識在我們意識薄弱時(睡覺的時間) 跟自己溝通的一種方式。佛洛伊德認為,要透過解夢(dream interpretation) 將夢境表達的意思解釋出來,使我們的精神更加健康。不過佛洛伊德的說法難以實證,而且回顧夢的記憶容易被遺忘和偏差,目前心理學的研究與佛洛伊德原本的做法已相去甚遠。
在夢境中溝通
研究人員找來了36位願意接受實驗的人, 分為可以發清醒夢(lucid dream, 發夢者於睡眠狀態中保持意識清醒)以及沒有發清醒夢的組別,及一名渴睡症患者(narcolepsy ),分別讓他們進入REM睡眠(REM, rapid eye movement, 又稱為進入發夢時間狀態,即深層睡眠的下一個階段)收集他們對於問題、環境周邊的反應,然後紀錄他們的眼球、臉部肌肉反應,推論並分析這些腦波和動作。團隊總共嘗試與做夢者交流 158 次,在符合實驗要求的6名受測試者當中,共正確回答了 29 道問題。
有趣的是,實驗參與者均表示可以在夢中收到研究一方的問題,不過在一些夢境中,溝通的情境被扭曲、甚至沒有被記起。也有參與者彙報說,有些則是透過夢境的部分組成得到,例如該實驗者在夢中的電視機或收音機,收聽到來自外界的問題。另一個參與者在發夢時正在做數學題,隨後即見到一條不一樣的數學題,而這條數學題是來自外界的提問。
研究結論
由此可見,過往的心理學強調透過患者的夢境報告調查夢境,其實具有相當大的困難,隨著時間消逝,並恢復回清醒狀態,兩者都可能有助改變夢境內容,而夢境報告裡面的內容,並非如實反映夢中的事。研究團隊表示,以往有一種假設的說法是,嘗試與睡著的人交流以獲取有關他們夢境的知識是毫無意義,睡眠後就無法用任何方式做出反應。本次的實驗證明了睡眠期間,外界可以和睡眠者作出雙向交流,為探索人類夢境打開了大門。
資料來源:TED, Current Biology, rotten tomato
Text by Medical inspire 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