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台婦因迷信拒切「大腸瘜肉」!長期食兩類食物、2年後血便揭患大腸癌!

醫療頭條

3,429

大腸癌為本港第二位頭號殺手,如及早發現治療,康復機會亦會大大增加。台灣肝膽腸胃科醫生張振榕早前分享病例,指曾收治一名50幾歲的婦人,照大腸鏡檢查時發現有瘜肉,更因宗教信仰問題而拒絕切除;未料兩年後,婦人大便出血,檢查後確診大腸癌三期。有專科醫生曾指出,如果大腸癌是結腸或直腸內的細胞異常生長所形成的癌病,大腸瘜肉如腺瘤性瘜肉,如不及時切除會發生癌變。

大腸癌│台婦因迷信拒切「大腸瘜肉」

張振榕醫生早前在節目《醫師好辣》表示,該名婦人因本身宗教信仰特殊,進行大腸鏡檢查前向醫生聲明「假如我有瘜肉,你都不可以切!」令醫生非常無奈,即使勸告10幾分鐘亦不果。

長期食兩類食物、2年後血便揭患大腸癌!

兩年後,事主因大便有血而再次求診,張醫生檢查後發現大腸內有一個0.8厘米的腺瘤。張醫生指,婦人信仰茹素10年,長期食用素肉、素雞、素魚等加工素食,而且很喜愛吃甜食;而高油脂飲食、纖維質不夠、油炸品、身形肥胖均是大腸癌的危險因子,導致大腸癌發生。最終,該名婦人需將腸子切除一半,同時進行化療。

張醫生指,臨床上瘜肉可分為4種,包括增生瘜肉、管狀瘜肉、絨毛瘜肉及鋸齒腺瘤;增生瘜肉多數不會變大腸癌,一般是大腸的皮變厚了。而另外3種都稱為腺瘤,管狀瘜肉癌變時間較久,約5至10年;絨毛瘜肉相對較危險,癌變速度較快約3至5年;至於鋸齒腺瘤則最難診斷,因長得較扁,醫生檢查時容易忽略,容易形成癌症。

  • 許金山案重審案|許金山案迎最終章,陪審團一致裁定謀殺罪成,法官指許金山一行為成關鍵。

  • 本港大腸癌趨勢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的癌症,新症病人數目每年不斷上升;大部分的大腸癌均由瘜肉慢慢演變而來,患有初期腸癌的人,一般無任何症狀,許多人往往會忽略身體發出的警號,直至確診時已屬晚期,導致錯失最佳治療時機。

    根據醫院管理局癌症資料統計中心數字,2019年十大常見癌症之中,大腸癌的病發率跟死亡率都是排名第二,可見大腸癌屬香港最普遍及危險的癌症之一。另外,根據大腸癌分期最新數據,港人早期大腸癌發現率偏低,第一期只佔11%;相反近半數的個案在確診時已屬第三至第四期。遲確診加上高發病率,反映出市民對預防大腸檢查意識明顯不足。

    高危因素

    根據衞生署資料,大腸癌的風險因素包括飲食中的纖維含量不足、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缺乏體能活動、肥胖、飲酒和吸煙。據統計,以下類別的人士患上大腸癌的機會較高︰

    1)50歲或以上男性

    2)帶有遺傳性的腸病,例如「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症」

    3)大腸長期發炎,例如「潰瘍性結腸炎」

    4)過往有大腸瘜肉

    5)有大腸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即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