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鬥士|前港姐吳忻熹(前名吳文忻) 近日再次因癌情惡化入院,並出現發燒情況。這位曾兩度戰勝癌魔的堅強母親,在抗癌路上經歷多次波折,由最初確診二期乳癌,至去年復發轉為第三期,今年更惡化至第四期。面對接踵而來的挑戰,吳忻熹展現出驚人的鬥志,並選擇與癌細胞和解,積極尋求治療,盼能活出更精彩的第二人生。
撰文:CK@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吳文忻IG
生命鬥士|前港姐吳文忻抗癌路崎嶇再入院,兩愛女剃髮伴母同行,與癌共存堅信好快康復盼第二春。
癌細胞變異擴散,治療之路倍添艱辛
吳忻熹早前在社交平台透露,其乳癌復發後因細胞變異,癌細胞已轉移至尾龍骨。她曾在尾龍骨接受五次電療,而左胸的腫瘤亦顯著增大。今年二月,她更因心臟及肺部積水而留院半個月,當時已透露癌情惡化至第四期。吳忻熹提到,癌細胞的擴散一度導致她需要輪椅及拐杖輔助步行,但透過朋友介紹的療程,身體狀況曾出現「180度轉變」,能夠正常行走,腫瘤亦一度停止擴散並有縮小跡象。然而,近日吳忻熹再次因發燒至38度而入院,並在社交平台發布了身穿醫院病人服及手插點滴的照片,情況令人擔憂。
女兒剃髮展現愛與支持
儘管身心承受巨大壓力,吳忻熹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段令人動容的影片。影片中,她的兩位女兒親手為她剃光頭髮,並獻上深情的親吻,以行動支持母親抗癌。吳忻熹在影片中表示,雖然抗癌之路並不容易,但家人的愛給予她無比的力量。這個畫面感動了不少網民,紛紛留言為她打氣。
三年領悟六字真諦,積極面對末期挑戰
面對病情反覆,吳忻熹坦言「接受、放下、面對」這六個看似簡單的字,她花了三年時間才真正領悟。她表示,即使現在是第四期,亦是醫學上所謂的末期,治療過程中充滿辛苦、疼痛和不適,但這反而讓她的鬥志和勇氣比過去更加堅強。她衷心感激每一位給予她愛和支持的人,認為是他們的鼓勵讓她重新認識一個充滿愛的世界。
決心與癌共存,盼展開精彩第二人生
吳忻熹透露,她目前正接受幾種不同的治療和輔助治療。她已決定與癌細胞和解,選擇與癌共存,並深信自己很快會康復。她積極面對各種治療方案,並對未來抱持希望。吳忻熹表示,康復後她希望能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活出屬於自己更精彩的第二人生。
在醫學角度而言,第四期癌症通常指癌細胞已擴散至身體其他器官,治療目標以控制病情、延長患者生命及提升生活品質為主。然而,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針對不同癌症類型及個體差異,有多種治療方法可供選擇,包括化學治療、放射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等。而「免疫細胞治療」亦是近年備受關注的新興療法,旨在透過激活或改造患者自身的免疫細胞來攻擊癌細胞。吳忻熹曾於去年赴泰國接受免疫細胞治療,並一度觀察到腫瘤縮小的積極反應。
乳癌是本港女性最常見的癌症之一,香港乳癌患者的死亡率有上升趨勢,更是十大致命癌症之一。乳癌的成因於醫學界尚未有統一的說法,但女性行經時間的長短, 藥物酒精、家族病史、年齡等因素亦會影響患上乳癌的風險。
乳癌成因暫時成疑,但以下因素均會增加患上乳癌的風險:
- 年齡:年齡增長,雖然乳癌患者平均年齡為58歲(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21年數據),但愈來愈多年輕婦女確診患上乳癌。
- 家族病史:假如家族中有近親(如母親、姊妹或女兒)曾患乳癌或乳房曾出現腫塊等異常的變化,請即諮詢醫生的意見。
其他因素包括高齡首次懷孕、沒有子女、不曾哺乳、更年期後肥胖、缺乏運動及酗酒等,都可能是患上乳癌的成因。
如果大家有以下徵狀,可能是患上乳癌:
乳房:
- 出現任何體積的硬塊
- 形狀或大小有所改變
- 皮膚出現點狀凹陷
- 皮膚出現靜脈擴張或呈橙皮樣變化
乳頭:
- 自動流出分泌物-出血
- 凹陷
腋下:
- 腫脹或淋巴結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