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發佈的「2015美國膳食指南」剔除每日不應攝取多於300毫克膽固醇限制,不少人就以為可任意進食含高膽固醇的食物。讓我們看看事實的真相吧!
膳食膽固醇與人體內膽固醇的關係相當複雜。簡單而言,人體內膽固醇只有一小部分是來自膳食膽固醇,大部分是由肝臟自行合成。身體健康的人可透過體內的自行調節功能,幫助控制膽固醇水平。膽固醇是人體細胞膜的主要成分,亦是合成維他命D、膽汁和部分荷爾蒙(如睪丸素這種性荷爾蒙及皮質素這種腎上腺荷爾蒙)的必需元素。
膳食膽固醇存在於大部分動物源性食物(蛋白除外)。人們常常以為飽和脂肪含量高的食物會有大量膽固醇。事實上,食物中的飽和脂肪含量與膽固醇含量並無關係。舉例來說,蝦便是膽固醇含量高(每100克含180毫克膽固醇)但飽和脂肪含量低(每100克含0.4克飽和脂肪)的食物。
膳食膽固醇與血膽固醇
有些人會弄不清膳食膽固醇與血膽固醇的分別。食物中的膳食膽固醇是複合脂類,不能區分為”好”和”壞”,而我們常指在人體內的血膽固醇則是脂類與蛋白質合成的脂蛋白。脂蛋白把脂類由肝臟輸送到細胞,又或由細胞輸送到肝臟。換言之,脂蛋白負責在人體內輸送甘油三酸酯及膽固醇。
血液中所謂的”壞”膽固醇和”好”膽固醇,分別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一般而言,”壞”膽固醇(即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偏高及/或”好”膽固醇(即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水平偏低的人會較容易患上各類心臟疾病。
為甚麼要限制進食含高膽固醇的食物?
事實上,某些高膽固醇的食物同時含高飽和脂肪,例如腩肉、肥牛肉、煙肉、鵝肝、雞肝等。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會令人體血液中壞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水平上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建議多選擇低飽和脂肪和非反式脂肪的食物,而這些食物亦含較少膽固醇。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