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屑病,俗稱「牛皮癬」,是一種自體免疫系統失調而引致的慢性皮膚疾病。患者除了皮膚或頭皮上會有紅色的疹塊及鱗片,指甲亦有機會出現病變,關節也會因為發炎而變形。而銀屑病的炎症甚至會增加患者患上心血管疾病如心肌梗塞,或腦血管疾病如中風等的機會。
可惜迄今暫時未有藥物可以完全根治銀屑病。傳統上醫生會對較嚴重的患者處方抑制免疫系統的藥物,如環孢素、甲氨蝶呤等,旨在抑壓身體T細胞的生長,從而控制病情;但由於這類藥物會對身體整個免疫系統都造成壓抑,因此相對副作用較多。而隨着醫學進步,近年我們對牛皮癬的病理有更多的認識,發現數種發炎因子的異常活動,如甲型腫瘤壞死因子(TNF-α) ,白細胞介素第12, 17及 23 (IL-12,IL-17,IL-23),均與銀屑病有莫大關連;因此,針對這些發炎因子的生物製劑藥物相繼誕生。由第一代生物制劑於2003開始面世發展至今,它的應用已日益普及並不斷推陳出新;現時最新一代的生物製劑,經已能夠非常精準、有效、快速及安全地控制病情了。
目前可用於治療牛皮癬的生物製劑大致有以下四大類:
1. 抗甲型腫瘤壞死因子製劑 (Anti-TNFα ), 如阿達木單抗 (Adalimumab) ,依那西普(Etanercept),英夫利西單抗 (Infliximab)
Anti-TNFα可算是第一代治療銀屑病及銀屑病關節炎的生物制劑,約50%-70%患者於治療12星期後可達PASI 75( 註一),不過,只有10-30%能夠達至PASI 90;此外,除了一般注射的風險和反應外,Anti-TNFα抑制劑還有機會造成嚴重的感染如肺結核,或影響神經系統令至視力出現問題、手腳麻痹及無力,影響血細胞製造,引致類狼瘡反應,以及增加心臟負荷及癌症的風險。
2. 白細胞介素第 12/23 抑制劑 (Anti-interleukin (IL) 12/23),如烏司奴單抗 (Ustekinumab)
Ustekinumab 是市場上唯一針對白細胞介素12和13的抑制劑,在2009年得到FDA認證,使用12星期後,有60-70%患者達PASI 75,約50%人達PASI 90;而持續使用達五年,基本上成效仍能得到維持。相較Anti-TNFα,其副作用較温和,嚴重的感染如肺結核等並不常見, 亦較少影響心臟及神經系統的病例。
3. 白細胞介素第17抑制劑 (Anti-interleukin (IL) 17),如蘇金單抗 (Secukinumab),依賽珠單抗(Ixekizumab)
白細胞介素第17抑制劑的出現,令治療帶來更大突破 。研究顯示,接近80%患者能得到非常明顯的改善PASI 90,超過40%患者更能達致完全消退PASI 100。相較上述兩種製劑成效更佳,速度更快,而且能較有效控制以往相對較難治療的頭皮、指甲、及掌跖牛皮癬。但是,它也並非無副作用,輕微的包括注射後的皮膚反應、上呼吸道感染、頭痛、口腔念珠菌等。嚴重的亦有機會抑制白血球製造,令克隆氏症發作,敏感反應及感染。
4. 白細胞介素23抑制劑 (Anti-interleukin (IL) 23),如古塞庫單抗 (Guselkumab)
白細胞介素23抑制劑,是目前最新一種對抗牛皮癬的生物制劑,Guselkumab 於2017年獲得FDA認可,研究顯示,大約80%患者用後能得到約PASI 90,接近一半患者甚至能達致PASI 100,成效與Anti-IL17相若,但注射頻率相對較疏,嚴重副作用亦相若。
後語:生物制劑的面世為銀屑病患者帶來新希望,但必須注意的是畢竟生物製劑使用歷史尚短,因此長期使用可能引致的副作用的臨床數據暫時仍然缺乏。不同種類的生物制劑,不論在注射次數、成效及對身體的不良反應各異,因此患者宜先與醫生商量,再決定是否適合或應該使用那一種藥物作治療。
(註一:治療銀屑病,一般會以PASI (Psoriasis Area & Severity Index) 來評估治療效果。PASI指數是根據銀屑病的面積和嚴重程度評估出來。PASI 75,表示約75%皮膚得到改善,表示有良好的療效;PASI 90,即表示約90%皮膚得到改善。)
Text by 屈綺文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