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體每分每秒都在運作,不管是在日間工作中,或者夜晚睡眠休息中,身體各處的細胞都在履行它們的任務。但原來,人體在日間受傷,與在夜間受傷,身體的復原速度會有所不同。
當我們的身體有破損時,血小板會聚集在傷口處,阻止血液繼續流失。中性淋巴球與巨噬細胞都會聚集,以吞噬及分解伺機侵入的細菌及病原體。而纖維母細胞則擔當重建表皮組織的程序。而影響纖維母細胞的移動速度,就是這次的主角,肌動蛋白 ( actin ) 。
與一般印象大相逕庭,動物細胞雖充滿液體,但絕非如水球般可隨意變化外形並自由活動。在細胞膜之下,有著排列縝密的結構蛋白,形成支撐與維持細胞外形的骨架,與細胞質流動及細胞運輸的網絡。肌動蛋白在肌肉細胞中,是肌肉收縮的關鍵,作為結構蛋白的主要成員之一,在細胞變形與移動上亦扮演著重要角色。
英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在老鼠的實驗發現,生物的晝夜規律會影響肌動蛋白的活動,進而影響纖維母細胞移至傷口的速度,使在活動期 ( 鼠類為夜行動物 ) 所造成的傷口相較於沉寂期(日間)更能迅速地復原。假如將此理論套於人類當中,在日間受傷的傷口,就會比在夜間得來的傷口復原得較快。
將這理論套於醫療之用,如在安排手術時間時,配合病人的作息期為考量的話,病人在手術後就能更快速的復原,減免一些多出的醫療費用及時間,對各方均有好處。
Source by Science Translation Medicine,The Lancet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