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藥排毒 │ 服中藥會把「毒」發出來?中醫師教你分辨正確排毒反應

中醫養生

8,611

中藥排毒 │ 每當以中藥治療皮膚病時,有些人服用後會加劇濕疹或暗瘡等問題,才覺得這是中藥發「毒」出來。但事實真的如此?註冊中醫師彭子芯為大家解答中藥「發」毒迷思!

撰文:註冊中醫師彭子芯│編輯:Hedy@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 圖片來源:Freepik

中藥排毒│服中藥會把「毒」發出來?中醫師教你分辨正確排毒反應

不少人服用中藥後,都會認為中藥發「毒」出來,才算是有效?首先我們需要了解甚麼是「毒」?中醫角度是指過量的「邪氣」,例如當濕氣很重, 會出現「濕毒」;熱氣過盛,會出現「熱毒」。這些毒都會令身體發病,例如出現濕疹、暗瘡、感染性疾病、良性或惡性腫瘤等。

中藥排毒
「毒」在中醫角度是指過量的「邪氣」

坊間對「排毒」的誤解

很多人到養生館按摩或做療程時皮膚出現瘀痕,被說成身體很多「毒」, 只要刮出來就會好。其實瘀痕的產生與按摩或刮痧的力度,及局部肌肉筋膜發炎瘀腫程度有關, 並非直接反映身體的濕氣或邪毒,必須通過望聞問切才可獲得正確判斷。

中藥排毒
皮膚出現瘀痕,並非直接反映身體的濕氣

6大正確排毒法

彭醫師指:排毒正確來說即是「驅走過盛的邪氣」,中醫祛邪的常見方法包括以下6款。

  • 中醫拆解祛濕謬誤!必學1招袪濕要訣 趕走浮腫肚谷易攰

  • 1. 發汗
    治療由風寒熱濕邪引起的外感疾病,或皮膚肢體表面的水氣,服藥後會出汗,之後會開始慢慢退燒、痛感消除、水腫減輕等好轉反應。

    2. 吐法
    治療腸胃、氣管、水氣相關疾病,服藥後會吐或腹瀉,吐瀉後會令原本的病情減輕。彭醫師曾治療一位4歲小朋友,咳嗽時伴有許多痰亦沒胃口進食。初服祛痰中藥後吐了兩次非常濃稠的痰,咳嗽後就已經痊癒了。

    3. 瀉下
    瀉下法有分用「瀉藥」或「祛濕藥」。「瀉藥」通常用於嚴重便秘或熱毒,例如Covid的咽喉痛如刀割,兼見便秘的話,用少量瀉藥會令熱毒快速排解,令喉嚨劇痛快速消退,不過要注意不能持續服用。有些祛濕藥會將濕氣從大便排走,大便會稀爛但不會絞肚痛,便後會感到身體輕鬆暢快。

    4. 利小便
    有些祛濕藥會將水氣從小便排走,最常見用於治療水腫或盆腔尿道疾病,服藥後小便次數或會增加。

    5. 祛瘀
    中藥祛瘀主要針對女士婦科疾病,趁月經期間服祛瘀中藥,排出血塊,改善月經或腫瘤問題。另外也有一種叫「刺絡放血」的治法,在皮膚表層針刺小孔,再用拔罐把局部瘀血排出,治療頑固痛症、皮膚病及靜脈曲張等。

    6. 托毒
    托毒主要針對皮膚疾病,例如有些人的瘡瘍,因正氣不足不能自行托毒成膿,適當時會利用補氣中藥托毒,令一些頑固不退的暗瘡或其他瘡瘍加快痊癒。彭醫曾治療不少非感染類乳腺炎,部分人胸部的瘡瘍紅腫難退。西醫建議手術把整個乳房切除,中醫用清熱托毒方法,一方法減輕紅腫疼痛,另一方面幫助內裡的膿液盡快排出,排出後再用生肌中藥幫助傷口復元,就能保住乳房。

    中藥排毒
    正確治療手段,會對病情有所改善

    如何分辨正確的排毒反應?

    當醫師處方藥物時,如果特意希望借助各種排邪氣的方法治病,都應該會先與病人溝通,令病人對服藥後的反應有心理準備。如果是正確的治療手段,排邪後應該感到身體或本來的病情有所改善,如果治療或接受一些聲稱有「排毒」、「排濕」等作用的療程後,反而病情加重或有明顯的不適,相關方法就可能不太適合自己,應立即向主診醫師反映。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