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是荔枝當造的季節,尤其經冷凍過後,更是備受歡迎的消暑聖物。但這種原來平平無奇的水果,竟然含有對人體有害的天然毒素?
國際醫學期刊《 The Lancet 》曾刊登一份,由美國和印度的疾病防控機構合作的研究報告,發現荔枝含有兩種天然化學物質 hypoglycin A(次甘氨酸甲) 及 MCPG(亞甲環丙基甘氨酸),後者在果實未成熟時含量更高。報告指出在印度一個名為 Muzaffarpur 盛產荔枝的地方,多年來在五、六月期間爆發影響當地幼童的不明神經系統疾病,正是與上述兩種天然毒素,以及受影響幼童沒有進食晩餐有關。
報告指,兒童的肝糖儲備較成年人少,如果不吃晚餐,容易導致夜間低血糖。該研究發現,印度當地受影響的幼童經常在下午一起到果園吃荔枝,回家後便不吃晚餐,荔枝的 hypoglycin A 及 MCPG 會抑制人體產生葡萄糖,令那些本來血糖已偏低的兒童出現抽搐、昏迷、甚至死亡。
印度疾病控制和預防中心的 Padmini Srikantiah 博士指,當葡萄糖代謝被破壞時,很可能會積聚其他代謝物,這些代謝物也可能有一些毒性作用。尤其當受害者年輕和營養不良時,影響就更大。本港食安中心建議成人每日最多食10粒荔枝,兒童一次過不可食超過5粒,切忌空肚進食。
Source by The Lancet, CNN,食物安全中心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