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素 │ 常常聽說,豬頸肉和雞翼是「打針」部位,所以容易有激素累積,吃太多會令人體荷爾蒙失衡,導致孩子「早熟」,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到底這個流傳多年的傳聞是否確實?
撰文:Medical Inspire │ 圖片來源:greenOlli@Shutterstock、briewilly@unsplash、nednapa@Shutterstock│ 資料來源:食安中心 1 2
激素 │ 常說雞翼和豬頸肉積聚了激素,到底實情如何?
不少人都相信豬頸肉和雞翼是「打針」部位,因而激素累積,吃太多會令人體荷爾蒙失衡,導致孩子「早熟」,對人體健康有不良影響。到底這個流傳多年的傳聞是否可信?
所謂的「激素」其實是什麼?對身體又有何影響?
激素分為天然激素和人造激素。天然激素由身體器官自行分泌,通過血液運送到指定位置,對生長、發育和生殖等各種生理變化起著重要的協調作用。人造激素模擬天然激素的結構,從而達到類似的效果。二苯乙烯類激素是一類人造雌激素,例子包括己烯雌酚及己烷雌酚。美國的家禽業在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曾使用己烯雌酚,本港的家禽業亦曾使用己烷雌酚。由於二苯乙烯類激素屬蛋白激素,一經進食便會分解而失效,因此須經常注射或在皮下植入藥物顆粒(例如己烷雌酚)方可見效。
當體內激素過多,皮質醇會提高血壓、血糖水平,增加肥胖風險;生長激素促進細胞增長,從而增加患癌風險;攝取過量雌激素則有如食避孕藥,減低女性排卵以至生育能力。男性體內雌激素過多,亦會導致胸部變大,出現胸口女性化情況。
雞翼與豬頸肉是否積聚了雌激素?
現時雞農已不會使用激素,因為現在的飼料營養比以前好,雞隻都比以前大得快,而添加激素需不少成本,近10幾年已沒有人使用。再者,即使要加激素,大部分都是加入飼料中讓雞隻進食,只有很少會打針,而打針部位亦非雞翼,而是雞胸。他續指,透過打針注射的其實是疫苗,但亦不會選擇打在雞翼,因為雞翼經常擺動,很不方便,主要會注射在雞頸皮下或雞胸,而注射後至少 3周才會拿到市面賣。
至於豬的情況亦類似,有本地豬農指,即使要用生長激素,亦只會添加在飼料中。透過注射的通常是疫苗,注射部位通常選在頸部或肩膀,注射後3個月才會出售。
本港已立例禁止售賣含有激素的魚、肉類和奶類
因食品工業曾流行用激素生產肉類,坊間亦流傳吃太多雞翼會早熟,但其實現今世界大部分地方已禁止使用激素飼養禽畜, 問題不大,即使不小心進食了含有激素的肉類,市民仍需大量進食才會攝取過量激素。
現行的《食物內有害物質規例》(第132章,附屬法例AF)已規定任何人不得售賣或為供出售而託付或交付含有激素的任何魚(不包括活魚(介貝類水產動物除外))、肉類(指擬供人食用的任何動物和禽鳥的肉及其他可食部分)或奶類,以供人食用,當中包括乙二烯雌酚(Dienoestrol)、乙二基已烯雌酚(Diethylstilboestrol)及已烷雌酚(Hexoestr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