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牙痛、生理痛或感冒喉嚨痛,都是生活中常見的疼痛,有人會習慣自行買止痛藥舒緩,但不少人吃止痛藥的時候,都是已經忍痛了很長的一段時間,或是非常不舒服的情況才吃藥。多數人都是因為擔心輕易服用止痛藥,可能會造成藥物的依賴性或抗藥性,導致日後服用的劑量會越來越重,或是得更頻繁的服用止痛藥,才能抑制住疼痛。
止痛藥會造成依賴,然後又會越吃越無效嗎?
止痛藥大致上分成鴉片類止痛藥、一般止痛藥與止痛輔佐劑,鴉片類止痛藥僅能經醫生開立處方才可使用,一般止痛藥即為市售的非處方止痛藥,根據作用功能不同分成2種:乙醯氨基酚止痛藥(Acetaminophen),主要是透過阻斷部分疼痛訊號的傳導達到鎮痛、解熱功能;另一種為非類固醇類消炎止痛藥(NSAIDs),能消炎、鎮痛、解熱。
而市面上的止痛藥不需要擔心依賴性,依賴性是指精神上的依賴,通常鴉片類製劑才可能有此問題,因為它能夠讓使用者在精神上產生欣慰、娛樂等感受,但市面上止痛藥並無此成分與功能。而依照藥盒指示用藥也不會產生抗藥性,但為何多數人會感覺到越吃越無效?
麻醉科醫生表示,可能是造成疼痛因素增加,如退化或病情變嚴重,而覺得止痛藥無效,以及有合併使用的藥物、飲酒等原因,都可能造成這些止痛藥的代謝酵素活性變強,讓止痛藥血中濃度很快下降,導致藥效變短。
忍痛忍到受不了時再吃止痛藥就好?
當身體因組織受損釋放出疼痛介質,透過神經系統與循環系統傳至大腦,讓大腦產生疼痛感,使生理、心理與情緒產生影響。過去曾有研究指出,輕度頭痛時先以止痛藥緩解,其止痛效果可達80%,但加劇至重度時,效果便會降至30% ,因此出現痛症時,反而是愈早食藥,止痛效果愈好,可達到立時緩解作用;相反,若果食得太遲,只會讓痛症加劇,以及令止痛藥原有的效果大打折扣。
麻醉科醫生強調,人體有自我痊癒的功能,只要身體狀態好,中樞系統制衡疼痛的效果就會越強,而這些都可以透過定期、恆常的輕柔運動、保持心情愉悅、飲食均衡與其他非藥物止痛治療模式達到。因此若是輕微的疼痛可能不需用藥,因為單靠藥物止痛僅是短暫、快速,但無法真的改變身體狀態。
但若是疼痛已影響日常生活,或是過去經驗告訴自己接下來疼痛會不斷加重,如嚴重經痛,則應在疼痛開始時就以藥物介入治療,如果痛到受不了才吃藥,可能會影響止痛效果,甚至導致用藥者因為感覺止不了疼痛,必須加重劑量,況且疼痛也會刺激我們的大腦產生「疼痛記憶」,而長期反覆的疼痛刺激會加速腦部退化。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