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深圳南方科技大學研究人員賀建奎團隊公佈透過CCR5基因編輯,成功為一對初生雙胞胎加入可抵抗愛滋病的基因,創全球先河,同時亦引起道德倫理爭議。剛於昨天(3日)發表的最新一份報告顯示,前述愛滋免疫基因編輯技術雖可讓新生兒對HIV具有高度抗性,但該編輯後的基因卻也具有致命缺點,將造成新生兒早逝風險大增。
剛於昨天(3日)發表在《自然-醫學》期刊(Nature Medicine)的報告揭露前述狀況,該報告共同作者、美國加州大學生物學系教授Rasmus Nielsen表示,在使用CRISPR快速剪輯基因或其他基因編輯技術時,研究者必須非常小心地反覆推算基因突變將造成的所有潛在影響。換言之,基因編輯實驗的貿然開展可能在無意中縮短了該雙胞胎嬰兒的預期壽命。
Nielsen指出,任何基因編輯的後果都有可能形成雙面刃,在愛滋免疫寶寶的案例中,科學家為了避免受試者遭HIV病毒感染,主動修改基因使其產生突變,進而破壞一種特殊的蛋白質生成,而其副作用便是阻止HIV病毒利用此特殊蛋白質進入細胞,以達到HIV免疫的效果。
該研究基於英國生物樣本庫(UK Biobank)研究項目中近41萬人的基因組信息和相關健康記錄。通過大人群數據分析,研究人員發現,在41歲至78歲之間,擁有兩個CCR5突變拷貝(CCR5-∆32)的個體,其死亡率顯著高於那些只有一個或沒有該突變的人。他們預計,攜帶兩個CCR5突變者的全因死亡率增加21%。研究人員認為,尽管編輯CCR5基因可能具有某些好處,但其潛在影響更值得警惕。
此前,許多科學家曾質疑賀建奎對基因的選擇。CCR5基因能夠編碼一種允許HIV進入免疫細胞的蛋白質。刪除部分基因可以使其失效,模仿自然發生的突變CCR5-Δ32,則賦予了個體對HIV的抗性。但此前研究發現,所有哺乳動物基因組都包含一種CCR5,這表明它在這些動物的生物學中具有重要作用。也有證據表明,CCR5-Δ32突變會使人們更容易受到流感病毒和西尼羅河病毒感染的影響。
對於基因編輯存在的潛在威脅,華盛頓大學醫學與病理學教授Hans-Peter Kiem明確表達擔憂,她直言,任何擅自編輯基因並傳遞給後代的做法都是極不負責任的,強調不應該在未知的前提下擅自進行這類自私行為。
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神經學家Alcino Silva對此觀點表示讚同。他認為:「在這一點上,繼續對人類基因進行編輯是魯莽的。無論我們在設計這些遺傳學實驗時是出於怎樣的善意,但我們只是還未足夠了解是否應該在這個時候進行。」他希望看到更多關於缺少CCR5基因人群的健康狀況研究,這可能有助於揭示為什麽CCR5的功能與壽命有關。
此外,Alcino Silva的研究小組還發現,阻斷CCR5似乎能幫助人們更快地從中風恢复,並提高小鼠的記憶力和學習能力。但他同時表示,阻斷CCR5基因就像給汽車拆掉剎車一樣。「汽車會跑得更快,但傷害風險也會更高—就像對大腦發育的修修補補可能導致疾病一樣。」
Text by Medical Insp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