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竇炎症狀|鼻塞、黃綠濃鼻涕絕非小事!即睇鼻竇炎成因、症狀、診斷、治療及預防方法

專科資訊 - 耳鼻喉科

35,872

鼻竇炎症狀|許多人飽受鼻塞、流鼻水困擾,往往歸咎於傷風感冒或鼻敏感,但這些看似輕微的症狀,背後可能隱藏著不容忽視的鼻竇炎。鼻竇炎可分為急性和慢性,若延誤處理,可能引發嚴重甚至危及生命的併發症,包括眼窩蜂窩組織炎、腦膜炎等。到底如何分辨鼻竇炎、感冒與鼻敏感?症狀有哪些?單靠「洗鼻」能否根治?

撰文:Medical Inspire 醫.思維 │資料來源:NHSWebMDIJPSI、中文大學醫學院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鼻竇炎症狀|鼻塞、黃綠濃鼻涕絕非小事!即睇鼻竇炎成因、症狀、診斷、治療及預防方法

鼻竇炎解構|什麼是鼻竇?

鼻竇是位於頭骨內、充滿空氣的空腔。香港中文大學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系名譽臨床助理教授杜永禧醫生將鼻腔比喻為一個房間,而鼻竇則像是房間裡的小隔間。人體共有四對鼻竇,分別位於額頭、顴骨內、鼻樑後兩眼之間以及鼻腔上半部雙眼後方,稱為額竇、上頜竇、篩竇和蝶竇。

鼻竇內表面覆蓋著一層黏膜,會分泌黏液吸附外來髒污,並透過與鼻腔相連的通道將黏液排出。鼻竇炎,正是指這些鼻竇黏膜發炎的病症。當鼻黏膜因各種刺激物充血腫脹,便會阻塞鼻竇通往鼻腔的開口,導致黏液無法正常排出,積聚在鼻竇內,容易滋生細菌或真菌,進而引發炎症和疼痛.

  • 都市暖流|港女復活節落馬洲回港途中,疑血糖低不適。獲好心港人三度援手,網上尋人冀報恩。

  • 鼻竇炎症狀分類|急性與慢性鼻竇炎大不同

    根據症狀持續的時間,鼻竇炎大致可分為急性、亞急性及慢性:

    • 急性鼻竇炎: 症狀通常持續少於4週。

    • 亞急性鼻竇炎: 症狀持續4至12週。

    • 慢性鼻竇炎: 症狀持續超過12週,即使接受治療仍可能維持。

    杜永禧醫生指出,急性鼻竇炎的症狀通常持續幾天到幾星期。相較之下,慢性鼻竇炎的症狀會持續超過12星期。值得留意的是,約有三成的急性鼻竇炎患者會自行痊癒,九成以上在治療後痊癒,然而有部分會演變成慢性鼻竇炎。

    鼻竇炎成因|鼻敏感患者要警惕!

    鼻竇炎的成因多樣,最常見的是由於鼻黏膜受刺激而腫脹,阻塞鼻竇與鼻腔的通道,導致黏液積聚發炎。這些刺激物包括感冒、粉塵、吸煙、乾燥空氣以及過敏原。

    杜醫生強調,鼻竇炎與鼻敏感(過敏性鼻炎)密切相關。香港約有四分之一人口患有鼻敏感。鼻敏感會導致鼻黏膜腫脹,阻礙鼻竇通道,使黏液難以排出。因此,若鼻敏感控制不理想,便很容易誘發鼻竇炎。

    其他可能引起鼻竇炎的成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季節性因素以及牙齒發炎。尤其是上頜竇下方就是牙齒,若患有牙周病或牙齦炎,炎症可能蔓延至上頜竇,誘發鼻竇炎。拔牙、植牙等手術不小心引起的感染或外傷撞擊鼻竇,也可能導致慢性鼻竇炎。免疫力較低的人士(如愛滋病、纖維囊腫患者)或吸煙人士也是高危族群。

     

    鼻竇炎症狀|如何分辨鼻竇炎、感冒與鼻敏感?

    鼻竇炎、感冒和鼻敏感的症狀有部分相似,都可能出現鼻塞、流鼻水。然而,仔細分辨仍有不同。根據杜永禧醫生的說法,鼻竇炎患者會流出黃綠色、帶有臭味的鼻涕。鼻敏感患者的鼻涕則較清澈或呈透明狀,且通常沒有異味。感冒通常伴隨喉嚨痛和發燒,而鼻敏感較少出現這些情況。

    鼻竇炎的症狀通常比感冒或鼻敏感更為嚴重。除了流黃綠色濃鼻涕和鼻塞,鼻竇炎的典型症狀還包括面部脹痛或壓迫感,彎腰時疼痛可能加劇。疼痛位置可能因發炎的鼻竇不同而異:額竇炎引起額頭疼痛,上頜竇炎引起面頰或牙齒疼痛,篩竇炎引起眼周疼痛,蝶竇炎引起耳朵、頸部、頭頂或太陽穴疼痛。

    其他可能出現的症狀包括:

    • 發高燒(尤其急性)
    • 頭痛
    • 牙痛
    • 耳痛
    • 鼻涕倒流至咽喉,導致咳嗽(尤其晚間)或濃痰
    • 喉嚨不適或疼痛
    • 口臭
    • 疲勞虛弱
    • 味覺和嗅覺變差(成人)
    • 噁心或暈眩

    慢性鼻竇炎患者一般較少感到劇烈疼痛,但症狀持續時間長,通常影響兩側鼻竇。

    鼻竇炎|不容忽視的嚴重併發症

    鼻竇炎絕非小病,若未及時或妥善處理,可能引發非常嚴重的併發症。炎症可能影響眼睛,導致眼窩蜂窩組織炎,甚至眼球含膿。如果炎症蔓延至腦部,可能引發腦膜炎或顱底含膿,甚至造成部分或完全嗅覺喪失、視力受損。

    杜永禧醫生分享了一個令人印象深刻的病例:

    「我曾有一位4歲的病人,就診時眼睛已嚴重腫脹。之前曾出現鼻塞、流膿鼻涕、聞到臭味等鼻竇炎症狀,但未及時處理。

    檢查發現炎症已波及眼睛,導致眼球含膿。若不立即處理,膿液可能壓迫視神經影響視力。」

    幸運的是,醫療團隊安排了耳鼻喉科和眼科專科醫生合作,透過手術引流眼球膿液,並進行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清洗鼻竇,病人最終成功康復。杜醫生指出,雖然兒童鼻竇炎發病率較成人低,但一旦患上更容易出現併發症,因此必須及早診治。

    鼻竇炎求醫|什麼時候必須看醫生?

    如果出現以下症狀,應盡快求醫,以免嚴重併發症發生:

    • 流膿鼻涕
    • 發高燒
    • 臉部脹痛 或服用止痛藥後情況未改善
    • 頭痛
    • 症狀超過一星期仍未見改善
    • 反覆出現鼻竇炎症狀
    • 出現嚴重感染跡象:神智不清、視力變化、癲癇、落枕

    鼻竇炎治療|藥物、洗鼻到手術

    鼻竇炎通常不會自行痊癒,治療方案主要包括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醫生會根據鼻竇炎的類型制定治療方案。對於急性鼻竇炎,通常會處方抗生素消炎殺菌、消炎止痛藥鎮痛退燒,以及滴鼻藥水幫助鼻黏膜收縮,暢通鼻竇通道,促進分泌物排出。同時會配合鼻腔沖洗(洗鼻)以沖出髒物紓緩病情。

    對於慢性鼻竇炎,醫生常會處方類固醇噴鼻劑以幫助鼻黏膜長期保持暢通,並處方抗組織胺藥物控制流鼻水和鼻水倒流。若病情嚴重,可能需要服用口服類固醇。長期鼻竇炎患者也建議定期使用生理鹽水沖洗鼻腔。

    鼻腔沖洗(洗鼻)是治療的重要一環,但不能單靠它來根治鼻竇炎。建議使用生理鹽水沖洗,比清水更能減低對鼻黏膜的刺激,並有效沖出髒污。一般建議早晚各洗一次,並在洗鼻後使用滴鼻藥水,有助藥物吸收。

    鼻竇炎手術|何時需要「通鼻」?

    在大多數情況下,藥物治療足以控制及紓緩鼻竇炎症狀。然而,對於病情非常嚴重、藥物治療效果不佳或出現併發症的患者,便需要考慮接受手術。功能性內窺鏡鼻竇手術(FESS)是治療嚴重鼻竇炎的常見方法。這是一種微創手術,醫生會使用內窺鏡及手術儀器經鼻孔進入鼻竇,清除受感染組織。另一種入侵性較小的手術是鼻竇球囊擴張術,透過置入球囊擴張鼻竇,幫助黏液引流。

    杜永禧醫生表示,現今的內窺鏡微創手術風險很低,傷口細且康復快。手術的目的是恢復鼻竇的暢通引流,有時可能需要同時處理其他鼻腔問題,如矯正鼻中隔彎曲或切除鼻瘜肉。儘管手術相對安全,但仍有少數風險,例如對鼻道或黏膜造成輕微損傷。嚴重併發症極少見,包括損傷顱骨、引發眼部或腦部感染(如腦膜炎)。而鼻竇內窺鏡手術在自願醫保計劃中屬於合資格賠償的手術類別(可根據複雜程度分類為小型、大型或複雜手術)。

    鼻竇炎護理|居家紓緩與預防

    輕微的鼻竇炎感染在家休息、多喝水、服用非處方藥物等護理措施有助康復。休養期間應避免接觸致敏原和吸煙。發燒或不適時應避免密切接觸他人。吸入熱蒸氣或放置溫熱毛巾在鼻子上也有助保持鼻腔濕潤和稀釋鼻涕。而正確擤鼻涕也很重要,應輕柔一次擤一邊。

    預防鼻竇炎的關鍵在於控制好鼻敏感。方法包括勤洗床單被鋪、減少毛公仔擺放、鼻敏感發作時及早用藥控制。保持家居空氣濕潤、使用空氣過濾吸塵機、避免飼養寵物(若過敏)、不吸煙等也有幫助。在游泳或潛水前使用抗鼻黏膜充血劑,可減低對鼻黏膜的刺激。

    鼻竇炎是需要認真對待的疾病,當出現持續的鼻塞、黃綠色濃鼻涕、面部疼痛等症狀時,應及早尋求醫生診斷,切勿自行判斷為普通感冒或鼻敏感而延誤治療,以免引發嚴重併發症。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Telegram for instant news and information : 
    http://bit.ly/2sm3Zve

    Subscribe to Medical Inspire Youtube channel for professional medical information :
    http://bit.ly/2Fd1JPu

    FACEBOOK
    HOT PICK